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及质量监督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12期   作者:李国民
[导读] 水利工程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关系到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速度
        李国民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 050035
        摘要:水利工程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关系到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持续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及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社会及政策越来越关注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建设。在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应加大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在管理工作中融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通过提高利用、传输以及收集信息化数据水平,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质量监督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先进技术运用到各行业中,使其发展更为迅速。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及质量监督策略,能够增加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使水利工程对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还可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信息化施工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是以各类硬件为基础的应用技术。水利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展示水利项目的技术应用价值,辅助水利项目开展科学性管理,根据施工地形、气候、环境等要素,分析数据信息,并进行相关水利材料的综合性统计、计算及应用,提高信息的精确性;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减少各类花费。水利施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信息资源与施工技术资源结合应用,提高项目绘图的精确性、准确性,使水利资料更加全面、系统;能够提高测绘图的制作精度,有效避免地形复杂对水利项目施工的影响,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
        2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及质量监督策略
        2.1增强施工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提高施工质量监督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必须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规矩意识,也要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进行全方位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质量监督的作用,落实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事前控制认真落实、施工结束后严格把关的动态质量管理监督模式。增强施工管理还需要对水利工程施工材料进行有效控制,毕竟施工材料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水利工程施工原材料的来源、材料的组成、材料的市场动态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相关人员的对比分析,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水利工程施工原材料,从而确保水利工程施工效果的有效性。同时,在原材料的使用与保管过程中,要实现科学的保管过程,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原材料保管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损耗,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2.2高效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其具有的空间信息分析、数据整理分析以及模式分析等技术,提供实时地理数据、生成准确的三维图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地理信息技术尚为高新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能综合性分析与汇总水利相关信息,对水利动态予以实时预判,及时处理空间情况。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管理应加强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绘制比例图纸,连接地区内部与地区之间各水利工程信息,实现各水利工程单位之间的协同管理与信息共享,进而减少、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最大程度发挥出水利工程的作用。另外,通过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绘制流域内河流、湖泊及地形,并进行相应的建模,对水利数据进行准确统计,从而为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保驾护航。
        2.3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

首先,在施工中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依据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采取合规的工程施工管理手段,加强人员安全操作和管理,配置相应的专职安全员实施监督和指导。在施工过程中要实施定期安全检查,针对合同约定的安全工作内容,对施工场地及责任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其次,要抓好安全管理教育,对相关的管理机构、安全员及施工人员进行管理。最后,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对作业安全加强管理,尤其是对易燃、易爆材料、火工器材、有毒与腐蚀性材料等危险物品的控制,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宣传和标识标志的设立,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2.4构建质量监督体系
        构建质量监督体系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体系,可以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督促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能够自觉提高施工管理效率,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体系的构建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从而规范相关人员合理科学地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源于管理人员能力的参差不齐,而究其根源则是没有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约束。因此,需要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水利工程施工步骤、施工规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的培训,使得施工人员具有规范化的施工操作,从而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
        2.5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GPS应用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摆脱了传统人工采集的局限性,提高了数据管理的精确性,实现了数据获取范围的增加,能够就工程情况展开全面性、系统性的监控,有利于技术人员了解水利施工信息的动态状况,设置环形控制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满足水利环境建设的工作要求;GPS技术与专业模型技术的应用,能够就水利管理的各类灾害问题展开预测及分析,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2.6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相关的施工管理系统,如果该系统建立合理,能够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发挥作用,起到科学管理的作用,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该系统的建立就能够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另外,当前信息化技术发达,构建其他方面的信息管理软件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将其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软件,并且对软件的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对水利工程达到综合管理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非常复杂,所以软件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操作系统比较繁琐等。
        2.7加强质量工程监督
        水利工程施工最主要的就是控制质量,不仅需要控制施工质量,还需要确保施工后水利工程投入使用的质量。因此需要加强质量工程监督环节,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在质量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出具相关质量监督报告,制作并分析质量监督图表,以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查阅。质量工程监督还包括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验收工作,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企业是否与验收人员之间存在私下交易,肆意隐瞒水利工程施工验收真实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运用工程管理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来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增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管理人员能力、构建质量监督体系、加强质量工程监督来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策略进而有效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召伟.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24-27.
        [2]王丽璇.贵州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6):158-158.
        [3]蒋召伟.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3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