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姚元超
[导读] 实验作为初中生物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姚元超
        铜仁市万山区仁山学校
        摘要:实验作为初中生物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某方面来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与此同时在强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以及确保学生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中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故此本文主要就教学现状的造成原因和有效教学路径展开了系统化剖析,以此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现状;有效路径
        
一、现阶段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剖析
        (一)教师层面
        1.教学理念传统化
        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自身专业能力的高低、教学模式的选用以及教学理念的先进度科学化与否,是影响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素。作为教学活动的战略性指导,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是确保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目前来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在生物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重点始终集中于“理论内容讲解”,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现象仍十分严重,在不断削减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的同时,对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也受到了一定阻碍。
        2.教育模式落后化
        伴随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作为生物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实验教学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始终习惯性采取传统应试化教育教学手段,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开展课堂教学,课堂对学生正确引导的缺失以及教学课件的套用,学生学习需求难以被满足的同时,整体教育现状呈现出一种低迷化状态,实验教学的局限性较为严重。
        3.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因素,但由于目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建设以及对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专业性教师人员供给不足现象十分严重,从某方面来讲部分教育机构为满足当下人员配给,不断降低人员选拔标准,在增加实验教学安全隐患的同时,对学生兴趣度的激发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学生层面
        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主体作用能否最大化发挥的,对生物实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但目前来看学生实验参与兴趣度低以及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是影响实验课程整体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因素。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在教学时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较低,也导致学生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在后期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主动参与度低以及兴趣不高涨现象十分普遍,在影响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导致了实操能力培养过程的形式化问题,长此以往给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教学路径剖析
        (一)对教育教学计划进行不断优化,强化实验基础渗透
        对于中学生而言,生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内容的不理解以及操作步骤的不明确是影响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而所谓的“高质量生物实验教学”其实本质上而言就是学生基于实践操作来达到理解生物概念和现象的过程。

就目前来看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对教育教学计划进行不断优化,强化实验基础渗透”是教育工作者实验教学的优化改革路径之一,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为打造有效的教学环境,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当下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生个体化差异进行备课,由此在确保实验教学任务设定科学合理性的基础上,能充分调动其主动参与意识,与此同时实验教学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不了解,故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需强化实验基础渗透,即通过详细解说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来确保后期实操作业的有序开展。如在进行《能量的释放和利用》课程教学中,首先教育工作者需带领学生明确了解实验的原理——植物呼吸过程气体的变化,之后通过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步骤的梳理,从而让他们明确了解“能量转换”的条件,之后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抓住小细节进行记录和探究,以此来达到“高质量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践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相比传统影视化教育教学模式,具备全面性、实践性、直观性特点“探究式教学”在践行过程中,从某方面而言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提高他们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对学生潜力的激发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从某方面而言,“探究式教学”并非是带领学生进行单一化技能训练,因此在践行过程中,为确保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渡,确保学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教育工作者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实验理论、实验现象进行充分讨论,以此在不断强化自身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的基础上,为探究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在实验教学中践行“探究式”教学,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可通过教学内容设置课堂趣味性教学实验,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积极性和探索欲的有效激发,亦或是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展开实验教学,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对课程的记忆力。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中,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给他们每个小组提供素材,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个人价值,此外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效地弥补了演示实验的不足,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性作用。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演示实验的开展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对于后排和两边的学生来说,难以明确观察到实验现象,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将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再加之某些实验存在一定危险性,倘若学生未能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后期实验过程中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学习目的,违规操作更给自身的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为有效地解决学生视角问题,教育工作者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可利用当下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实操+多媒体视频演示”的方式,将实验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以直观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在规避后期各种实验操作安全隐患问题发生的同时,也确保了演示实验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三、结语
        概而言之,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育机构提出的新的教学任务,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性作用,但由于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未能从根本上全面认知“实验教学”的开展意义,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度在不断削减的同时,实操能力的培养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故此结合当下实验教学实况,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是现阶段确保生物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庆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3,20(10):99.
        [2]穆未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途径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16):86.
        [3]蔡国盛.论证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实践[J].生物学教学,2018,12(12):111-112.
        [4]朱尕五.浅谈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26(23):123-125.
        [5]卢永峰.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5,27(12):101-103.
        姚元超,1983年10月,男,贵州松桃,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初中生物,554300,铜仁市万山区仁山学校,邮寄地址就发学校,15985625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