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养成浅析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宋宏宾
[导读]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宋宏宾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中学   842000
        摘要: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本文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养
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是重点要求的,阅读能力高低对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中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促进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激发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教师主要的教学与研究目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非常大。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优化改革,新课改的出现随之明确指出了语文的学科性质,也就是语文阅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特别指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将是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将有关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主阅读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进而丰富自我内涵。另外,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极其重要。这对于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欣赏能力提升,拓展思维空间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与教材使用问题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教师要按照教学规律与教材要求合理定位教学目标与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但在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的现象,教学目标模糊,对于课标要求了解不明确,教学目标偏离甚至错误,过分追求老套无味的知识,缺乏对学生人为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无序,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很多教师也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唯教材是从,缺乏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让学生恪守教材,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展,还有部分教师抛开教材高谈阔论,脱离了知识体系的根本,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因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上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听。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需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满足新课改给予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另外,长期以往的被动学习,会让学生今后在阅读上过分依赖教师,不爱主动思考,最终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等下降。以上就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人员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学质量提升。
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养成浅析
        (一)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教什么样的问题,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拓宽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教学要求及教学目标众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所侧重,尽可能使语文教学目标系统化、清晰化,不可过于宽泛且模糊。

在很多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的总结中,我们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注重个体差异,不可笼统且武断,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尽可能划分层次,划分标准,不可一刀切,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育,能有效提升所有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较传统的统一设立目标的教学方式而言,收益明显。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不断思考,及时更新,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与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的去阅读和学习,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轻松的克服遇到的困难,让阅读变成学习中的乐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主,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回延安》一文时,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阅读情景,在朗读课文前先给学生播放了《延安颂》这首陕北民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延安光荣历史的视频,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红色圣地延安翻天覆地的变化情景,从中体会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忽略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通常都是采取“填鸭式”教学,单方面将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重视,更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这也导致了学生不会学习、不会阅读的现象,抑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课堂。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及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另外,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除此之外,为了提升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协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脉络。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文章的结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读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让学生对比文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全面体会百草园的乐趣及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情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课文的核心主旨,深入探究鲁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讨论完后,各小组可以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再对各个小组的结论做最后评价。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总结课文内容,一定能深入理解和掌握这节课所学的语文知识。
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面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东.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浅议[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57.
[2]李文洪.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17.
[3]李鑫宇.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艺术科技,2018,31(08):250.
[4]杜江华.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育策略[D].天津师范大学,2018.
[5]王翘楚.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