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颂
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古镇口核心区管委 山东青岛 2664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应坚持质量优先,找准质量控制的核心要素,以其为抓手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全方位质量控制,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建筑项目双效益实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价值
1.1外在价值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节奏持续加快,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效果,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标准规范,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工程的社会成本,促进了建筑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始终不断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成效,有助于节约社会材料,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建筑工程产品,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强烈现实需求。
1.2内在价值
在建筑工程业内,施工企业在贯彻执行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控制责任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作为独立经营的市场运营主体,在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竞争力,压缩成本造价,提高经济效益。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统筹处理造价成本与工程质量二者之间关系方面面临着艰难抉择。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工程管理措施,优化施工质量控制效果,有助于建筑施工单位在适度控制经济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塑造自身在建筑工程业内的良好形象,打造业内口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的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完善
有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就更别说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构建合适的管理体系,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甚至出现分工不合理,浪费资源等现象。
2.2管理成本不严谨
建筑企业施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不但要保证施工质量,而且还要控制施工成本。但在实际情况中,有的管理人员由于成本管理不严谨,导致施工控制成本出现了问题,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另外,有的建筑企业中还存在施工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规范,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存在偷工减料或者浪费材料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施工成本。
2.3监管单位质量监督中不够严格
房屋建筑不仅有承建单位和施工单位还有监理单位,施工监督是由第三方监理单位去实施,但是监理单位很多人员素质会受到利益冲击影响,往往在实行监理行为是不够严格的,尤其是一些重要节点问题上,监理工作不足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与管理
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一阶段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根基,可以为工程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而言,施工前期,施工企业应详细勘察施工场地情况,同时利用采样与勘测等方式,确定地下水情况与基岩厚度,以便为后续施工提供详细数据参照。若忽略施工勘察工作,很容易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所以,施工企业在勘察施工现场情况时,应安排专业人员执行这一工作,确保工程参数准确合理。
3.2优化质量管理制度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复杂且烦琐,牵扯到众多施工环节与工种,如果不能在施工前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将导致整个过程中质量管理毫无章法。实际开展质量管理应结合工程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总目标,然后坚持精细化管理,分解质量管理总目标,将其一直细化到具体的施工中去,形成多个质量管理分目标。施工中质量管理责任应明确和清晰,实践中采用权责利一体化的方法。项目经理对施工质量管理总目标负责,并要将质量控制分目标管理权下放,一级一级落实,直到固定到人。质量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权利,同时也要尽到控制施工质量义务,层层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启动奖惩机制,把质量管理成效与个人利益关联起来,促使所有人在质量管理中尽职尽责,多渠道、全方位做好质量管理。监理明确其职责,加强与施工地质量管理人员与监督人员配合,每道工序完成后联合检查施工质量,执行质量标准,不符合要求坚决不能在相关文件上其签字,而是要勒令返工,再次检查质量,不管返工多少次,唯一的标准就是质量合格。
3.3完善质量监督机制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必须完善监督机制,需要成立质量监督小组,由项目经理牵头,专职人员负责,不受其他部门与人员干涉,这样才可确保质量监督的有效性,避免在监督中因为人情而使一些施工质量病害无法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监督员驻扎在施工地,依据监督制度巡视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检查施工中有没有违反施工图纸、施工操作规范等行为,发现绝对不能姑息,将问题上报同时联系这个部分施工质量负责人,对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同时进行处理和惩罚,导致严重质量问题直接开除。项目经理虽然不用驻扎在施工现场,但是要定期巡查,由工程师、技术人员等陪同,深入到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和查看施工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到位,最为主要是检查施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对质量管理人员、分项目人员做出重要指示,强化其质量防控意识。
3.4加强材料质量管控
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是材料,从本质上看其是由技术和材料堆砌而成,材料质量如果不符合设计标准,一定会带给施工带来质量病害,故而在质量管理中需要重视材料质量检测与监督。首先,采购是控制材料质量的第一个关口,明确材料采购责任,保证材料预算合理,既要保证在定额范围内,又要兼顾质量需求。选择与大材料生产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对其提供的样品最好交给专业机构完成质量检测,得出结论符合施工要求签订供应协议。建筑项目施工所需材料主要有混凝土、钢材等,运输成本高,在运往施工场地前实行质量检测,避免劣质材料流向施工地,从而造成施工质量隐患。材料在运到施工地后统一安排保管,完善材料信息管理系统,把和材料相关的信息数据全部录入,这样需要调取信息就变得方便,既能实现对材料有效管理,补充库存,又能让施工人员更为系统了解材料情况,为施工质量做好保障。材料应按照其属性保存,避免因为不存不当引起质量问题,比如钢材生锈。材料使用前再次展开质量检查,查看有无变形以及损伤,质量符合标准才能搬到施工场地。这个搬运过程遵循轻拿轻放的原则,必要时候借助于设备运输,利用滑轮运输,减轻人力运送负担,提高效率,还能有效控制钢材损坏情况。
结束语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工程建设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但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有关于工程质量和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而现代化建筑行业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建筑行业需要提高质量控制和项目建设水平,完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金家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9(36):125.
[2]张存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12):229-230.
[3]陈治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24):208-209.
[4]李占喜.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工程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33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