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20期   作者: 梁红娜
[导读] 生命教育的起点是尊重生命,直面生命;生命教育的过程是遵循规律,捍卫生命尊严;生命教育的结果是提升生命品质,享受生活的美好。生命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走进学生心灵,对全体学生每时每刻都施与爱的教育
        梁红娜
        蠡县万安镇中学  071400
        摘要:生命教育的起点是尊重生命,直面生命;生命教育的过程是遵循规律,捍卫生命尊严;生命教育的结果是提升生命品质,享受生活的美好。生命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走进学生心灵,对全体学生每时每刻都施与爱的教育。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归宿。初中生物课程实施的生命教育是对初中生的生命全面关注的教育。旨在帮助初中生达到对个体生命的敬畏、尊重和热爱,帮助初中生在尊重个人生命的基础之上,尊重自然,尊重他人的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理念的提出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的紧迫性
        在初中生物课堂融入生命教育具有先进意识,生物学研究的不仅仅是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更多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意义。万物生长都存在规律,从植物的生命过渡到人的生命,剔除其他条件人与其他动植物一样需要明白生命的过程,了解生命的真实可贵。初中生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对生命来源存在好奇心,生物课堂对动植物的生命来源进行了具体分析,生命存在需要的条件,生命成长的变化过程。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尊重他人生存的意义,把生命成长的坚韧性运用到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面对,不害怕不逃避。在初中阶段实行生命教育的政策理念,各大院校一直以来都在实行,但实施过程仍然存在个别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校园霸凌问题特别严重,欺负同学、伤害动植物。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堂上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提高自身素养,尊重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强化生命教育的关键性
        从2018年起,全国各地都开始对现行初中生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和编写,目的是适应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总体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生物教学课程改革要求,在重视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现场观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转化和应用,以此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技能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情感技能的提升和转换,将学生课堂所学转化为自我的行为习惯。而其中情感技能提升和转化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让初中生对待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甚至更为广阔的生物界有正确的认知。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关注生命本源
        初中阶段开设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原因是希望学生认识到生命本源、进而产生珍爱生命的认识,这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贯穿整个初中生物,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时,要将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列入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认识生命、感知生命、敬畏生命,进而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时,除却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时,还可以像学生例举大自然中的神奇生物,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受细胞结构在生命延续传承中的重要意义,在思考与探究中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引领他们关注生命本源。
        (二)依据社会热点事件设计教学课程
        当前,社会热点事件不仅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其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因此,教师需要依据社会热点事件对教学课程进行有效设计和运行。在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梳理后可以发现,可能涉及的初中生物知识点也有很多:如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传染病的危害,如何从学生角度进行传染病防治等内容。因此,需要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课程进行设计和应用,以此得出相关的设计内容。


        (三)心灵成长,滋养精神生命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命要求质量。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爱的能力,提升心灵品级的意识和能力。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精神成长的步伐要同步跟上,实现精神生命和自然生命的共同成长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和生命教育的目标。当下,很多教师和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去关注心灵上的问题,学生每天被大量的学习任务挤压,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精神品质的成长,我们看到,有些孩子们表现出叛逆、焦虑、压抑甚至抑郁的情况。初中学生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呢,是因为我们的精神生命没有得到滋养,心灵品级没有及时提升,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功利性的学习态度变现出来的压力集聚而来的时候,心灵就会不堪重负,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精神生命是有品级的,如果初中学生在关注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学习爱,学习关心,付出努力,承担责任,不断地去关心自然环境,热心公益,和谐处理人际关系,并且不断地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就会感受到极大程度的存在感、获得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得到体现,那么精神成长的结果就是心灵问题的转化甚至消失。所以我们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学生心灵成长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和精神品级的提升。
        (四)结合社会实践提升教学内容
        在学生充分了解基本知识后,需要对更深层次的事件有一个了解和认知,即根源在哪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常识的情况下,利用相关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对内容进行了解和提升,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营造氛围,让生命教育充盈校园
        育人不仅需要三尺讲台,更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生命之爱的校园懂得“成长”和“活着”的区别;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熏陶中自然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结合“爱心育人、以爱育爱”的理念,广泛开展以爱心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如通过“暖冬行动”、宣讲爱心故事、评选“爱心天使”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接受爱的熏陶,感受爱的力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让生命更精彩,让教育更精彩。
结束语
        总之,生命教育与每一个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紧密联系。生命教育是为了诠释生物课的学习价值,融入学生的初中生活,积攒对生命的热爱。学校应深刻认识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从全面育人的高度认识初中生生命教育,切实将生命教育落到生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引导初中生树立远大目标,在民族复兴的奋斗中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贾锁琴.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育观察,2019,8(33):131-132.
[2]马小元.初中生物课堂对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思考与实践[N].科学导报,2019-10-01(B02).
[3]汤立.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79-388.
[4]曲月.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9-50.
[5]王蓓.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