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王朝芬
[导读] 小学科学课堂在小学教学中属于基础课堂,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科目之一。
        王朝芬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逸夫小学 贵州平坝561100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在小学教学中属于基础课堂,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科目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科学实验是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实验的设计对提高小学生上课兴趣和获得知识体验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性的培养。通过科学实验学到科学知识。本文将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意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关键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验能力;培养
        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注重学生考试分数。教师更多的进行理论教学,虽然运用了很多现代化的教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但是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仍存在不足。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课堂更要求学生具有强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改进教学的思路,帮助学生积极的进行科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一、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实验能力不仅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出的要求,是现代化创新教育教学的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进一步巩固该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潜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1]。从小学科学课程来说,该课程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原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课程也遵循了新课改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同时,通过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可以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通过动手操作,小学生可以直观地将原理与实验建立关系,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等抽象的内容不能完全的理解和掌握,而通过小学科学课堂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让小学生直观地获得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外界的信息通过观察进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感官能力、动脑能力、思维能力。学生通过看、听、说、触摸等,对自然科学更加的了解。观察能力不是天生的,要经过后天的锻炼,良好的观察能力主要包括:①客观观察。实事求是是科学本身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应从小养成学生对待科学客观的态度,在观察的过程中,实事求是、不伪造和编造数据,真实的反应自己观察到的现象。②持久的观察。很多科学发现都是经过持久的观察所得出的结果。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让学生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持久观察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③敏锐观察。很多科学的成果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机会。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是因为牛顿从苹果掉落的过程中所发现的,这都是一瞬间所产生的灵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肢体去体会,将观察效果变得更加全面。


2、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科学教育要做到“做中学”,其目的就是养成学生的动手能力[2]。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在“动手”中体验和感悟,“动手”是一种手段,而“动脑”才是整个学科培养人才的目的。但是很多小学生往往乐于动手,却不愿意动脑。面对各种实验器材不听老师讲解,急于进行操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养成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的开展研究活动。例如,在进行《光的反射》教学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并知道在生活如何运用光的反射现象。这个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学生都很熟悉,但并没有进行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研究,并从旁指导。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思维,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发展和养综合素质的养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教学和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优途径。科学实验取得最佳的效果,充分展开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就要将实现教学设计好。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指导,还要以科学有关的教学原则进行实验教学设计[3]。例如,在《糖到哪里去了》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并且可以不只仅仅局限于糖,也可以利用盐、染色的粉剂等让学生进行试验。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和创新的方式,得出实验的结论。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和研究的课堂,并且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帮助教学顺利完成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从而使整个班级共同进步。例如,在进行《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这个科学动手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合力配合完成。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群体中可以不受约束的自由交流,相互切磋,探讨意见,以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解决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和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沟通时取长补短,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从而养成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也愈加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育者们要注意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拓宽教学视野,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科学,不断总结以往课程的经验,创设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克光.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3):231-231.
[2]宋红杰, 郭彩红, 熊庆,等.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型分析科学实验的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v.34;No.253(009):20-22.
[3]樊涛.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策略[J]. 读与写(教师), 2018(6):97-97.


【作者简介】王朝芬(1971-),女,仡佬族,贵州平坝人,专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课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