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双 李雪峰
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内蒙古 028000
摘要:玉米属于粮食作物的一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早期的玉米栽培工作中,其产量和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市场需求。至此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当前玉米栽培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结合既有的玉米栽培经验,从选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探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能够提升玉米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为粮食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玉米产品。
关键词:玉米栽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作物存在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以及叶面宽大的特性,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较大,只有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方能保障玉米作物的健康生长与发育。目前的粮食市场中,对玉米作物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在以玉米为原料的农产品不断研发与生产的基础上,对玉米作物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有效提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作物产量。下文结合已有的玉米栽培经验,提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措施。
一、选地
为实现高产目标,在玉米栽培前,需结合玉米作物的生长需求,优先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且土质松软深厚的平地,特定情况下也可栽植在坡度在15度以下的斜坡上。栽培前还需进行整地操作,要求在每年秋季作物收获之后,进行深耕处理,旨在将地表的根茬去除,秋季整地后,春季播种时可直接起垄播种,无需再次深翻处理。对于秋季整地操作不佳的地块,则需要采取浅耕措施,将地表整平后播种。
二、选种
选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选种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的种植效益。为了降低外界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需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且优先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环境适宜能力强的品种。目前来讲,满足上述要求的高产品种有高玉909,雅玉26和荃玉9号等。
三、播种准备
(一)播种前施肥
肥料的合理应用也是保障玉米作物高产的前提条件,为提高作物产量,在玉米播种前应施加适量的农家肥,对于双垄玉米栽培来说,农家肥的使用量应控制在45000kg/hm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农家肥要在起笼前使用。起垄之后则需分别施加尿素肥以及玉米专用肥,使其均匀分布在垄带以内,为玉米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肥料供应[1]。
(二)起垄覆膜技术
覆膜时间可选在秋季和早春季节,选择秋季覆膜时,应该在十月中下旬完成覆膜操作,此时覆膜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但是在覆膜之后需加强地膜管理,以免地膜被破坏。早春覆膜时间应为三月中上旬,在土壤消冻期间覆膜为宜。此时,覆膜的作用在于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提升土壤保墒效果,为后续的玉米栽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玉米栽培过程中,地膜覆膜宽度为120cm,厚度为0.01cm左右。覆膜时应以一侧边线为开始,并在其侧边挖出5cm左右的长沟,将地膜展开后,一侧放于长沟中,在其上覆上薄土压实,另一边则放入垄沟覆土压实。需要注意的是,每间隔一米左右,在地膜之上应覆土固定,地膜连接位置应设置压土腰带,尽量避免出现地膜重叠问题,尽量注意保持地膜平整,并且将两侧压实[2]。
起垄的宽度与高度可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来确定,一般高度为10cm,宽度为70cm,确保笼带高度宽度一致,为今后的田间管理提供便利。
(三)土壤预处理
为避免病虫害影响,在播种前期,还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预处理,具体可将辛硫磷兑适量水后喷洒于种植地块。为降低杂草影响,可在地块内均匀喷洒草甘膦乳油。
四、播种
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机一般为四月中下旬,且当气温为10度左右时,玉米的成活率较高。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可结合当地的降雨情况和土壤肥力进行适当密植。当降雨量为350mm左右时,每亩可播种3500株左右,株间距控制40cm即可,当降雨量可以达到450mm时,则可将每亩的播种株数提高至4500株,株间距控制在30cm左右为宜。具体可结合播种区域的土壤条件来调整种植密度。播种时可采用点播器,在确定株间距的基础上,进行破膜点播。一般可讲播种深度控制在5cm左右,为保障成活率和出芽率,需在每穴播种2-3粒种子[3]。
五、田间管理方法
(一)补苗
待玉米苗长出后,需根据出苗状况,适当补苗,尤其是在玉米为一叶状态时,需保持全苗状态。补苗操作应在玉米苗长至3叶前完成,补苗后需浇足水分,一般每穴浇400g为宜。当长出苗芯后进行间苗操作,即将其中长势较弱的玉米面和病苗去除,保留长势一致的壮苗。
(二)除草管理
在苗期阶段可采取中耕方式进行全面除草,尤其是在幼苗矮小的状况下,针对中耕深度进行有效控制,一般为3-5cm为宜。此外,也可采用药物除草措施。常用药物包括乙草胺、甲草胺和草净津。其中的乙草胺主要用于预防禾本科杂草的滋生;甲草胺则用于防治双子叶类杂草,其药效相对持久,可在土壤中持续作用八周左右的时间;草净津对于单、双子叶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预效果,在除草工作中可根据杂草长势以及类型选择特定的除草剂,特定的情况下,可综合应用多种除草剂,以达到良好的除草作用。
(三)追肥管理
在栽培前期已经施足底肥,玉米苗生长期间可根据玉米苗的长势适当施加肥料。在抽穗期应适量施加磷酸二氨和玉米叶面宝。其主要作用为增强叶片长势和颗粒饱满度。在抽穗期的肥料施加状况可直接影响玉米作物产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测土配方的施肥方法,即根据预期产量和土壤肥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在控制成本投入的同时,提升肥料利用率,保障作物产量[4]。
(四)灌溉管理
玉米作物灌浆阶段是灌溉管理的关键时期,一旦水量过大便会影响作物品质,而水分较小的情况下则会影响灌浆成熟率。因此,应根据当地的雨季特点和降雨率,适当进行灌排操作。在雨量过大的情况下及时排除地块中的水分,雨量不足,难以提供充分水量供应时,则应适当灌溉。
六、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作物的生长期间面临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面临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玉米螟和地老虎等。为降低病虫害影响,可在病害发病初期均匀喷洒1000倍液的多菌灵,因其药物作用效果一般为7-10天,可以每天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玉米螟则可依靠杀螟粒的应用来防治。
七、适时收获
为保障作物产量与品质,应合理控制玉米收获时间,过早或者过晚收获均会对玉米作物质量构成影响。在提前收货的情况下,玉米粒发育并不饱满,很可能影响作物产量。而过晚收获则会由于果穗松弛出现掉粒状况。一般需要在玉米籽粒硬化发亮,且尖部出现黑色层时进行集中收获。同时将其中具有霉病的果穗去除,待玉米全部晒干后再脱粒处理。
结束语: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种植人员所关注的重点技术措施。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栽培经验,为今后的玉米栽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曹俊霞.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4):164+166.
[2]高钰,浩立军,张文维,王亚静.陇东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18):52+55.
[3]张文利.内蒙古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07):98.
[4]何丽霞.建安区鲜食水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