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姜忠涛
[导读] 立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小规模中职学校,针对中职生学习兴趣低下和文
        姜忠涛
        吉林省图们市职业教育中心,133100
        摘  要:立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小规模中职学校,针对中职生学习兴趣低下和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探索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凝练出遵循的原则、实施的步骤和教学流程,切实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实践探索
        中职学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力军,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关系着民族和祖国的未来。针对中职学生欠缺学习兴趣,文化基础薄弱的教学现状,面对错别字连篇、写作能力低下的潜能生群体,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探索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遵循的原则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原则可归纳为三点,即有据可依、符合实际、准确评价。“有据可依”是指设置学习任务时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施计划和学生的基础水平。授课教师不能盲目、随意设置学习任务,导致任务过于空泛、复杂或简单,不能达成预设目标。“符合实际”是指学习任务的设置要遵循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能够满足任务完成的基本条件,才能消除其畏难、懒惰情绪,激发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其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另外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但要实现自身的课程功能,同时也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所以“符合实际”还要求在设置任务时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出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准确评价”是指制订相应的任务评价标准,使任务目标与任务评价进行无缝对接,学习任务可以当堂实施,当堂检测,从而保证任务目标的有效落实。任务评价是长期与持续的过程,任务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字词任务考核可以通过默写完成,可以通过习题完成,可以通过段落写作完成,甚至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完成。为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生群体基本要求统一,可以设计观察量表,采用课堂观察的手段,通过观察量表的数据分析,查找任务目标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从而判定任务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任务目标实施的时效性。
         二、实施的步骤
         根据实施原则,笔者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步骤确定为梳理大纲考点,确定学习任务——设置任务岗位,布置专属任务——创设任务情境,完成学习任务——设计观察量表,评价任务效果。
         根据大纲与考纲的要求,分解语文知识技能点,设置为基础字词、文学常识、朗读鉴赏(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和应用文写作、作文等任务模块。每一任务模块设有相应的任务岗位,如字词老师、文常老师、提问官、出卷人、总结官等。字词老师负责带领同学们正确识读、书写字词并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文常老师负责介绍每一课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在进行作者介绍时要说明作者生平、主要作品、写作特点和社会评价等。提问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中复习提问环节的内容,梳理以往学习内容,自行出题,在课堂提问他人并解答。出题人负责按照大纲要求每月出一次试卷并批改、解答。总结官负责归纳每一课的知识技能点,列出知识清单。根据任务设计观察量表,使量化数据和质的阐述相结合检测任务目标是否落实。观察点分解为任务实施、教学环节、学生互动、教师引导、目标评价、资源使用等。划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设置预习、导入、复习、讲授、练习、作业等环节。概括为教师讲授、教师演示、学生讨论、思考练习、拓展作业、查阅资料、探究文本、微课引导等形式。 分为教师、小组、个人三个评价点,以学生展示、教师点评、书面试卷、家庭作业、问题回答、学生表情等形式进行检测。以学生参与率和学生达标率,即参与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数/ 全体学生数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数/全体学生数来衡量任务完成情况,设为不达标、基本达标与完全达标三个层次, 80%为基本达标,100%为完全达标。

        三、教学的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流程可概括为情境导入(按学号实施或说书人负责)——复习提问(提问官负责)——预习检查(文常与字词老师负责)——新课讲授(任务引导,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教师引导,任务检测)——知识总结(总结官列出知识清单)——布置作业(任务延伸,知识拓展)。以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中的《像山那样思考》一课为例,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①创设情境,畅谈环保:以学号为序,每人一句看法、感受。
         ②提问旧知,链接新知:提问官自行出题,提问《离太阳最近的树》内容。
         ③预习检测,初步感知:文常老师介绍作者的基情况,包括生平、主要作品、写作风格与社会评价等。字词老师负责组织字词默写,并解释字词含义,由此完成课后关于字词方面的习题。
         ④问题引导,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合作探究,由此理清脉络,品味语言和归纳技巧,最后内涵于心,外化于行,由此完成课后习题。
         ⑤巩固练习,任务评价:完成书面测试卷,填写观察量表,进行任务效果评价。
         ⑥知识总结,课后延伸:由知识总结官列出本堂课的知识清单,课后作业要求完成300字左右的读后感,上传到班级QQ群交流。
          总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导向,将知识技能分解为若干具体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循序渐进的汲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在不断获取成就感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此同时,教师彻底打破“一言堂”的现象,转变为学习任务完成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触动教师个人教学诊断改进,推动自身发展。围绕共同任务,师生、生生之间构建了和谐、平等的关系,打造出民主、愉悦的课堂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向东,崔允漷.课堂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