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8期   作者:陈婷
[导读] 近几年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受到高度关注
        陈婷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 溧阳 213300
        摘要:近几年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从某种角度来说,促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的主要任务。但是,结合教学实践来说,学生虽然能良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其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一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用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该门课程的评价目标、评价原则以及评价方案制定进行适当调整,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教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引言: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作为总结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信心、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环节而饱受重视。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寄希望于通过完善教学评价来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在大量的实践研究中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从理性层面帮助学生清晰其对于学科的认知。
        一、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目标
        (一)评判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之所以要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情况制定课程评价体系,其本质原则在于判断课程的学习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结合现阶段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了对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核心观念的讲解,同时也涉及到相关的学科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理念、树立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从而令其成长为现代化建设高度契合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判定课程体系是否科学标准的一项重要参数也就是能否识别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判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进而为相关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二)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展现出了较强的偏爱,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将对于该门学科的认知停留在基础的软件操作甚至是日常应用层次,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打游戏、看小说。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学评价约束力的发挥或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思路,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而不是在学习水平测试之前临时抱佛脚、刷题库。换个角度来说,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为学生设置明确的考核要求以及评分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阶段就夯实知识基础,掌握与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核心概念相关的关键学科知识,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日常信息技术教学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注重学生的行为过程。客观来说,操作性和实践性本就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信息技术学科重点强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锻造,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尽可能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探索与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

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来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意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与测评的需求出发,推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融合,为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发展保驾护航。
        (二)制定科学评价标准
        在制定并完善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各部分测评内容所占据的比例作为重要参数,分级划定素养水平,实现整体维度的对各模块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合理把控。当然,教师对测评标准的调整必须以班级学生水平为依据,适度适量,并按照综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级水平和信息技术学业质量四个等级水平进行评价考核。具体来说,可以尝试设置如下评价标准:其一,以测试类型为依据合理选择,合理设置学业质量标准,梳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各级水平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其二,以测试内容为依据合理选择,确保测试方向和学业质量标准相一致,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其三,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作为依据进行评价,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考核和基础夯实。尤其是在学生学习完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一段时间内,教士更要集中注意引导学生将其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以及技能基础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令其在持之以恒中形成相对完善的品质能力体系,在对基础内容的掌握上建立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最后,教师还需要结合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合理设置考核内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核心素养水准能够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合理创设评价情境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学科侧重考察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时的处理和解决能力。但是,高中阶段毕竟要以理论课程的授课为重,对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课时设置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设置解决问题的仿真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价值,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生活化现象产生联想。比如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介绍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等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内容,并评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解决情况,要求学生从学科的基本要求出发,按照相应的测评标准对情境进行梳理、简化,从而找到问题关键所在,为其提供思路指示,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活动的展开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课程大纲要求、班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合理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寻明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90.
        [2]杨清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8):94.
        [3]周晓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浅析——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5):170-171+177.
        [4]刘超萍.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新通信,2020,22(03):197.
        
个人简介: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春晖路200号,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213300,陈婷,江苏常州人,女,中学一级,19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