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影
大唐长热吉林热力有限公司 130000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企业是重要的社会细胞,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践行依法治国从企业来说就是依法治企,依法治企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微观基础。本文基于依法治企是“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展开论述。
关键词:依法治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重要保障
引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要遵守法律的约束是最重要的市场法则之一。依法治企就是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基达标、提质增效”自2017年始,就被确立为国有企业的工作主题和总体思路。特别是我国经济目前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有企业(“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想要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争创一流企业,更要不断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只有依靠依法治企才能做到。依法治企始终是国有企业实现“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
1依法治企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对于企业而言,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企业守初心、担使命,“两个维护”是最根本的要求。党中央有要求,中央企业要带头。对企业而言,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首要的就是要推进全面依法治企。近年来,围绕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营形势,企业积极应对法律风险给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牢固树立规避法律风险的意识,创新法制管理,进一步加强法律重点问题的梳理和研究,超前谋划落实各项法定手续的办理,做到依法经营、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不断提升企业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水平,营造出了和谐环境,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2构建法治文化要“接地气”
贯彻“依法治企”思想,抓好制度建设是前提,而制度的生命在于“可操作性”,因此,制度建设必须要立足企业实际,突出针对性。目前,各企业均比较重视自身制度建设工作,从总部到基层都建立了不少管理制度和规程。
但从执行情况看,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有的甚至是从别的企业照搬照抄,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了,制度如同虚设;二是一些企业规章制度被束之高阁,停留在纸上;三是相关制度流程未能及时修订,无法适应新情况、新要求,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四是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有规不依、有章不循,随意变更操作流程。在企业管理中要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面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参与主体,企业必须实现从“划桨者”向“掌舵者”转变,真正把职工群众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根据各自企业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的背景,建设具有自己特点的法治文化。要通过学习、提炼、总结,建立符合企业实际,切实能发挥作用的企业法治文化体系,着力于构建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框架,建立一套至上而下渗透着管理落实的文化系统;要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法治人文氛围和生产过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全面提高法治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效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的管理弊病;要尽可能用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管理矛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3建立完善依法治企的管理机制和风险防控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学法用法、普法宣传、法务管理、采购规范、合同管理、授权管理、“三重一大”等法律事务相关制度规定,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实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为企业良性发展做好制度保障。二是加快落实、合理运用依法履职问责机制,制定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办法,将依法治企要求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中心组学习、警示教育、履职问责等方式,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企业管理和战略决策。三是加强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坚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保污染、劳动用工纠纷、经济纠纷、软件知识产权、商标专利、投资融资、资产管理、公益捐赠、招投标、采购合同(范本、签订、履约)等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全面梳理、排查、辨识风险点,建立企业重点风险清单及对应防控措施,确保法律风险全面防控、全面可控。四是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法治规范检查。法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形成法律与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合力,针对重大决策、规章制度、合同管理、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等业务工作,定期开展检查活动,掌握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漏洞和法律风险,提出改进法律意见,规避化解法律风险,避免出现法律纠纷和重大违纪违规事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做强做优的内生需要,是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地市供电、供热企业更应紧跟新时代步伐,坚持依法合规管理,大力提升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依法从严治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依法治企不仅能够确保国有企业适时规避法律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改善内部的经营管理模式,让国有企业以饱满的姿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促使其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胜辉.依法治企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2018(11):79.
[2]王斌.浅谈如何将依法治企工作落到实处——实施依法治企的目标、措施和途径[J].现代国企研究,2018(20):244.
[3]朱国瑜.新时代下依法治企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研究[J].科技视界,2018(29):283-284.
[4]徐芳玲.强化法治保障推进依法治企[J].中国有色金属,2018(18):66-67.
[5]刘美.依法治企背景下的国有企业职工法律意识培养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5):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