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于BIM的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2期   作者:唐德尧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BIM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市政工程中
        唐德尧
        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 40132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BIM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市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入分析BIM,以展现其施工跟踪定位效果,进而保证施工进度管理有效性。针对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以提升市政工程施工各级管理效果,在应用BIM技术时全面观测市政工程施工动态,降低整体信息误差,应用BIM技术以提升信息传递效果与效率。
        关键词:BIM;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引言
        市政工程是包含建筑业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各种管线的专业工程。现如今建筑业的技术整体架构都在从2D图纸迈入3D模型,市政工程也是必然。BIM技术又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它可以实现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等各种信息整合于信息数据库中协同工作,提高效率、节省资源,以实现施工可持续发展。运用BIM技术,可以辅助设计人员在三维设计中搭建准确的模型,使设计质量能够更加稳定,成果更加直观,图纸更为准确,从而提升了企业施工水平,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从Bentley到OpenRoadsDesigner,这些形形色色的BIM软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市政工程中。
        1BIM技术的基本内容
        BIM技术是工程建筑行业中的热门技术,其与信息化数字革命有密切的联系。该项技术又被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是21世纪初相关学者所提出的新概念,其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外形结构设计和功能,融合多种类似的信息,所构成的数据模型可为建筑施工的设计运行提供信息方案。BIM技术是将建筑工程各项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运用数字信息模拟建筑物的施工情况,融合各项学科知识,提高技术的专业性。该项技术具有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特点。
        2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难以把控质量、成本与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化进程受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影响而逐步加快自身脚步,但这也在一定程度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及整体进度管理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越来越大的市政工程规模,加大整体施工难度与管理强度,而信息采集的目的在于施工过程中把握整体项目内容。信息的大量与高速流转,使其在工程中成为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质量、成本与进度三者所达成的统筹协调能够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效果。消耗资源在通常情况下会加大成本投资,加快整体施工进度;而施工进度的加快与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之间的消耗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2)缺乏科学的生产计划与有效的实际操作。市政工程受生产计划与现场可执行性影响,在进度管理工作中BIM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分析与维护基础模型与相关数据,通过细致分析处理的方式保证对象数据的合理应用,使现场施工人员能够以直观模型了解其所展现的情况,保证生产计划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操作的合理性。但现阶段因生产计划与现场实际操作发生脱节、冲突等问题,无法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加大市政管理难度。
        3基于BIM的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策略
        3.1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市政施工中,通过BIM建模使得二维图纸更为直观,形象更立体。通过场布建模,方便施工管理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施工现场,优化场地布置,在三维地形上完成施工现场平面的策划、布局及协调工作。同时有助于施工人员模拟多项施工方案,通过渲染漫游,动画制作等在施工队前展示对应施工工艺,便于劳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工艺复杂的构造等,做好施工交底工作。


        3.2在施工技术交底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以文字描述为主,实现管理人员对工人进行口头技术交底。但这样的技术交底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由于管理人员对于工程施工工序存在主观性理解,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会因为自身的表达能力有限,导致所说内容与实际内容经常存在出入,工人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技术术语难以理解,交流的无效性十分明显。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工人理解事物出现偏差,那么可能会引发后续的施工安全隐患和质量风险,这对整个工程建设极为不利。为此,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建模分析,寻找出优化方案,实现三维可视图的实时模拟,对工人进行图像的技术交底工作。通过BIM技术可对施工中的复杂节点进行优化设计,指导现场施工。在模型优化完成后,还可以组织各个施工工长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会议,通过可视化模拟演示开展技术交底工作,提升工人对工程的基本认知度,在确保施工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避免施工中简单性问题的发生,降低返工事件的发生概率。
        3.3加强信息化管理
        及时对工程管理系统及BIM系统等进行优化升级,加强具体施工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确保反馈到系统中的信息及时、有效、准确。再加上4D施工模拟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操作性,可以细化到具体建筑构件的空间位置、三维尺寸、材料颜色等特征,因此可通过4D施工模拟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及时调整进度计划及施工方案并重新分配任务。
        3.4搭建BIM信息平台体现进度纠偏效力
        BIM信息平台在市政工程进度管理过程中将其作为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应用方式即是以管理、分析、收集数据信息为主要模式搭建的信息平台,以有效的分析工作展现全方面、多方位的实用性,而BIM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实现数据分享,还以其高效检索、查询到方式体现便民信息平台效率。在BIM平台操作过程中其以人员、设备、材料、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整理相关信息数据,以保证所有内容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在筛查信息时合理统计各项内容,使得预测工程质量符合基础标准。B/S架构作为信息平台的基础性结构,其以交互层形成体现应用层与存储层的效力,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以交互成为依托搜索相关信息、文件,利用人工输入、输出的方式准确定位信息,而应用层作为BIM信息平台中的核心部分是体现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分享管理及分析作为应用层的基本服务内容,其以自身所具有的海量信息实现动态应用,以保证子处理信息的时效性。项目参与方在调整进度偏差时利用BIM技术所具有的可视化优势,以平台为依托处理数据资源,通过共同协商的方式对现有内容予以纠偏,而在处理时间上所用的BIM技术不仅能够最大程度,解决传递时间所产生的质量损耗。在确定纠偏措施时,应当保证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优化与调整原有进度计划,重视纠偏方案的合理应用。BIM系统平台中上传调整数据后需要进行依据现场施工设计及时更新,以保证后续施工以新进度计划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相关资料留置的目的在于提升控制评价的准确性,使其能够依据自身控制能力展开进度协调,从而综合评价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整体效率效果,以提升施工配合度。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BIM技术在施工进度以及技术交底中的应用。要想进一步地提高建筑企业对BIM技术应用的效率,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BIM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模型的可视化设计方案管控,利用该项技术的优势,节省成本,推进施工进度,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作者简介:唐德尧,(1985.08~),男,汉族,四川广汉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孔慧.基于BIM的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12):205-206.
        [2]吴开娴.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施工中进度控制要点剖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3):201+203.
        [3]冯俊峰,常明辉,孙洪阳.基于BIM的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6):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