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音乐对于中小学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2期   作者: 孙 丽
[导读] 本文以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产生了那些影响和利弊为主要论题

         
         孙 丽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二中学  162750
         内容摘要:本文以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产生了那些影响和利弊为主要论题,浅谈了当代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有何益处,并以部分的社会现象为典型代表为依托进行浅谈。
         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小学生 音乐传播         

         流行音乐为什么会如此受到中小学生的青睐?为什么会大量地充斥着中小学生的音乐生活?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深思的。
         流行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指歌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并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的音乐。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在你开心时它可以为你锦上添花,在你心情烦闷时,它可以帮助你舒缓压力,解开心结。流行音乐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定的地位,我也是如此。当代的科技手段日益更新,传播载体也是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加快了音乐的发展。下载音乐,更是成为为大家所喜爱的快速收听音乐的最好手段。与此同时,音乐的传播速度也有着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当前的流行音乐鱼龙混杂,其中不乏一些励志的鼓舞人心激发人的优秀歌曲,这类歌曲的情绪大多积极向上,健康阳光,听后让人觉得精神振奋,充满信心,比如《水手》、《光辉岁月》等。
         中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现在还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有些地方还不成熟,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有些社会的文化过早的充斥着他们的身心世界,暴力、色情业在当代这个吸收各方面社会因素的时期有意无意的接近着他们的大脑。而现阶段,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对于一些社会事务的判断能力还尚不成熟,因此,他们还不是完全有能力判断出事务的真善美,假丑恶。并且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在十三四岁的年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家长和老师越是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处于自己的反叛心理就越是要做,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处于某种心理把事情闹大,这样不仅会给家长造成伤害,还会伤害到他们自己,甚至还会遗憾终生,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一幕。那么,如何才能帮助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节奏,少走弯路呢?这就需要社会、家长、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
         社会是一个大的群体,任何人和事务都离不开这个社会大家庭,人和人之间也是互相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中小学生亦是如此,那么在他们的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社会大家庭就应起到一定的框架性的作用,首先就是应当从社会的各种传播手段入手,对于一些可能含有色情、暴力、以及一些不良因素的歌曲、电影加以监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滤”,例如电视台禁播的各种广告和电视剧等,就是为保护特定人群利益的一种行为。而对于网络,现在有一种上网的方式就是“实名上网制”,但是这一制度有一个缺陷,就是只能运用到网吧等公共的上网场所,并不能对家庭上网以及网上下载等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也就为青少年接近不良事务埋下了伏笔。我认为现在应该将互联网的下载这一块进行必要的规范,即沿用互联网上网制度的要求,将互联网的下载也进行实名制的身份登记,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应当、也只能在家长以及老师的监督下上网,获取必要的上网信息,这样就有效的将不良音乐抵制在外,客观的对青少年的上网环境进行净化。将好的流行音乐留给青少年。
         其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家长的心愿。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对孩子有着抚养的义务,更有着监督他们的责任。所以家长的监管也直接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在家中听一些积极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多说一些积极的健康的,没有不良倾向可以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的言论,多看可以使孩子身心愉悦的影视剧作品,就可以形成孩子的潜意识,就可以再内心深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孩子形成良好礼仪和健康的心理。
         再次,学校作为社会形式的教育体系,有着完善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理念,对孩子在什么时期应当学习什么知识有着一套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就中小学音乐课而言,不同阶段的孩子要学习的音乐方面的知识的结构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所用到的课本完全是由专业的教育机构制定和编写的,是为每一个不同年龄的孩子量身制定的,是科学而严谨的。我们的教育研究者在制定教学课本的内容上,充分的考虑到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需要,内容也是积极向上的。同时,学校积极利用下课和课间操或大扫除等零散时间,对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进行必要的补充。也增加了学生的对健康音乐的认知度。便于学生形成对美的音乐的认知程度。
                  最后,老师作为除家长以外的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的一种特殊人群,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时候,孩子会在经意或者不经意之间就会对于老师的行为、举止、爱好产生模仿,所以老师应当时时刻刻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学生一个榜样的推动力量,在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应及时的与学生的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为学生指引方向。流行是永恒的话题,流行歌曲是一门艺术,自90年代以来,流行歌曲的飞速发展,其中不乏大量优秀作品,但也有一些浑水摸鱼者乘虚而入,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也充斥着流行乐坛,也冲击着中学校园,严重地危害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流行歌曲中不乏存在优秀作品,如《朋友》《真心英雄》《水手》《爱的奉献》《东方之珠》《七子之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勇气》《白衣天使》等等。但也有一些乌合之众乘虚而入,混水摸鱼,大量的情呀爱呀低级庸俗的港台流行歌曲充斥流行音乐市场,也冲击着中学校园,如《对你爱不完》《嫁个有钱人》《恋爱大过天》等,只注重自我表现、情绪渲泄个人素质差,大多为了名利不顾一切。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都努力的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通俗低级的流行歌曲却使中小学生如痴如狂、乐此不疲,严重危害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级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影响了中学生的歌喉,在一定程度上葬送了学生的音乐前程。就现在而言,流行歌曲的发声方法不适合中小学生,有的学生与生俱来的具有音乐天赋,但由于变声期期间,迷恋上低级庸俗的流行歌曲,不注意歌唱的科学正确的方法,乱叫乱喊,喊坏了嗓子,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沙哑,无法进行科学的演唱,浪费了自己的音乐天赋,真是后悔莫及。
   二、低级庸俗的流行歌曲误导中小学生追求低级趣味的生活态度,迷失自我,失去对于理想的目标不懈追求。
         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有的故作高雅,玩深沉,唱罢不知所云,更有甚者甚至语法不通,词不达意,言语低俗;其曲调毫无章法可循,纯粹是在玩音符的凑拼游戏;其音响效果粗糙、节奏慌乱急促;其声音或歇斯底里,或无病呻吟,或消沉悲叹等。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像洪水猛兽一般,时时刻刻冲击和侵蚀着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态度。这些内容庸俗、颓废的流行歌曲,一旦沉迷其中,就会潜移默化地侵蚀和荼毒广大中学生稚嫩的心灵,间接影响中小学生丧失应有的对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步伐。
 三、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引导”着中学生早恋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折阶段,生理上的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也是正常。

而流行歌曲中以情爱为主的题材占了绝大部分,学生整天沉迷其中,导致在校中学生谈情说爱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有的学生还以能获得异性朋友的青睐来作为自己的骄傲本钱,整天只顾外表美,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致使成绩不断下降,严重影响学业。耽误了自己的前途。
          四、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对高雅艺术音乐形成排斥,使中小学生的音乐鉴别与欣赏能力不断下降。

         许多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当他们直接面对高雅的音乐作品,并作出自己的欣赏理解也绝非易事。流行音乐易于上口,学生一旦热衷于流行歌曲,就会如痴如狂,乐此不疲,而对音乐课上的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的基本演唱技巧也会毫无兴趣。他们把流行歌曲就当作全部的音乐艺术,放弃了音乐正规的、系统的学习,使原本已经很差的音乐素养非但得不到提高,反而在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的影响之下,使自己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不断下降。
          中学生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让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任由其发展,其危害性和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改革措施,帮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激发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抵制低级庸俗流行歌曲侵害的前提。
         为什么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学生迷住,而我们的正统音乐教学他们却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除了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参差不齐以外,我们也发觉课内音乐教学已经满足不了中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多方面需要。中学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真实的感受,也需要有能反映他们生活感受的音乐。而我们的音乐教学教材所选的歌曲虽然好,但不免有些呆板、乏味和循规蹈矩的陈旧感,学唱这类的歌曲,正如天天只吃同一道菜一样,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感觉。         为了激发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做及时的补充,把能反映中小学生生活乐趣的校园歌曲带进课堂,以适应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可以适当地让优秀的、健康的流行歌曲进入课堂,以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前面列举的优秀流行歌曲等)。这就要求教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谨慎地选择,切忌为了兴趣而滥竽充数。其次,中学生比较喜欢爱情题材的歌曲(这是不能回避的),在我国优秀的民歌中比比皆是如《康定情歌》、《大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通过认真细致的比较,让学生懂得了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追求的只是感官和心理上的片刻刺激,而高雅艺术则能震撼人的心灵,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的享受。再次,通过活动改变学生的兴趣。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大型文艺汇演中,学生原先对革命“红色歌曲”不感兴趣,但通过参与文艺汇演后,学生改变了看法,他们被雄壮嘹亮的歌声所感动和震撼,从中体会到这些歌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是自觉抵制庸俗低级流行歌曲侵害的根本。
流行歌曲的存在将是长期的,不以家长学校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抵制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影响,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标准。当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之后,就会自然的形成相应的“免疫力”,对流行歌曲的鉴别程度也日渐成熟。同时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加强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科学发声和演唱技巧,掌握音乐欣赏应具备的一些常识,多让学生接触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来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可以通过优秀作品的高尚意境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自觉抵制庸俗低级流行歌曲侵蚀。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是抵制庸俗低级流行歌曲侵蚀的保障。
         许多中学生如痴如狂地迷恋流行歌曲,很大程度上也与我们现代的传播媒介有着一定的关系。有些综艺节目长时间大批量的在播放某一歌手或者一些歌手所演唱的流行歌曲;许多报刊杂志也大肆吹捧流行歌曲或炒作歌星;出版商为了得到利益的最大化,把大量低级庸俗的音像版本推入市场;街头巷尾的音像商店,为了获取销售利润,把这类歌曲整天循环不间断的播放;中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走到哪里都能耳濡目染,心理上也会不自觉的接受一些。
         在此为了给中学生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大环境,我呼吁网络,媒体、音像部门、文化管理监管等部门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认真抵制庸俗低级的流行歌曲流入社会,流入孩子们的心中。同时要创作一些内容深刻、健康向上且又朗朗上口的优秀作品,及时出版,与广大听众见面,使其像一股细流渗透到社会大家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渗透到每个中小学生的心田,滋润他们的心灵。学校作为社会建设的主要教育基地,也应该积极开展唱健康歌曲如革命红色歌曲、优秀的民间民歌和校园民谣等,积极抵制不良歌曲活动。还可以要利用黑板报、广播创造一个美好的音乐氛围,营造必要的小环境氛围,促使中小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每一位家长的切期望,孩子的思想带有潜伏的毒素,值得深思的是,不除隐患,祖国的未来命运将会如何?如果任由孩子的心灵被腐蚀,孩子的前途将会如何?其实导致这样的结果过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这不仅仅是学校、社会、老师、家长的责任,更与我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有关,此希望各界有识之士能够积极的为了孩子创作一些内容积极健康的歌曲,弥补孩子们的音乐空白,也真正做到用音乐丰富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沛东 《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03-05
                  [2]赵宋光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04-01
                  [3]王信东《音乐教育论文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01-01
                  [4]马达 《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2-01
                  [5]朱咏北 王北海 《新编音乐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2-01
                 http://wyw7899.vcmblog.com/archives/2007/302630.html
                 http://www.cctv.com/kids/special/C14177/20050719/100585.shtm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