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鲁雄飞
[导读]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等职业院校的的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课程建设建设过程中,实施有有导向、有目标的改革和管理。
        鲁雄飞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等职业院校的的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课程建设建设过程中,实施有有导向、有目标的改革和管理。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课程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TU75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责任。我们无论从服务区域经济为向导还是以市场为向导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其最终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方面我们更应借鉴一下西方发达国家。上个世纪末,德国政府曾经颁布一项协议,要求学校的教学计划要与企业的生产计划相匹配,这种教育就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概述
        课程建设一直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课程建设,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学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采用有效的课程建管理模式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对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此问题展开积极研究以及分析,对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建设和管理,给出科学的改进措施,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并在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课程建设管理模式,希望对省内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3、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不够完善
        课程建设一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基础条件。高水平的课程建设需要学校从软硬件建设、教科研项目、师资队伍配备方面给与倾斜,才能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课程建设对于网络资源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但对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满足于高水平课程建设的条件并不充分。另一方面,作为课程建设的具体承担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动手能力,有没有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也是高职课程建设的关键,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双师”队伍数量不能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
        3.2、课程建设效果不明显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将外观做得非常美观,并且还给出了很多新的想法以及教学改革中需要进行的教学计划。但在实际开展的时候却缺少内涵的教学录像以及改革效果,再加之缺乏课程管理经验,致使学校在课程建设的管理层面上重立项检查,轻课程评估,导致建设效果不够明显甚至没有效果。
        3.3、课程建设内容选取与市场需求不符
        许多高职院校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建设,或者将一些技能知识简单的编排在课程之中,但课程建设内容与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核心能力要求不符,课程体系不系统。

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其所培养技能要么是行业企业所淘汰的落后技能,要么不能在实习实训中与实际工作对接,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4、高职院校课程管理有效性措施
        4.1、不断完善教学基础条件建设
        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学校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和学校的基本设施,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方式,为学校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资源,比如教室的智能化、翻转课堂的开设、电子阅览室的创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4.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在校的教师应该经常参加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讲座和培训,聘请专家和教授在高校校园内开展一些专题讲座的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眼界。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级别和类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学院必须加强和企业的合作,派遣教师到企业顶岗,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不断加强学校的“双师”队伍建设。
        4.3、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在高校的教育课堂中,教师更加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积累新知识、新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创造氛围轻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中实施情景教学,教师可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解答,将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的和交流。
        4.4、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基于能力主线的教育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应坚持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以为市场为导向,对准岗位或岗位群设置课程,分析岗位或岗位群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解为基础工作,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设计符合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的课程,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加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联系,从而保障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具备的素质与就业岗位要求的一致性。
        4.5、加强课程保障与激励机制建
        课程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建立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将课程建设成效纳入教学业务考核,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人才称号等的重要指标。对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一定标志性成果或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课程,学校课程建设管理部门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5、结束语
        课程建设一直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门启动课程建设就是想要全面提升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贡献,全面提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准以及教学水准。课程建设就是为了推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成效,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红,李臻颖.高职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35):39-41.
[2]张爱芹. 主体性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管理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05):81-84.
[4]李平.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高职课程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32):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