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陈绍飞
[导读] 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积极应用,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绍飞
        湖北省房县军店镇初级中学442104
        摘要: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积极应用,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初中是学生建立起各项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锻炼各项综合能力的主要阶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初中教师要深感肩上的重大责任,及时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塑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创建班级内部的特色文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学生的发展道路也会更加广阔。
        关键词:初中课堂;班级文化;教学实践
        初中生虽然不具备较多的学习经验和生活历练,但本身可塑性极强。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仅注重文化课知识的讲授,并没有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而导致学生难以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教学眼光放的长远一些,及时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利用课下时间与本班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擅长的学习领域。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教学任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能够借此机会得以延伸。本文对现阶段初中教师的授课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旨在帮助更多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重塑课堂环境,创建班级独有的特色文化。
        一、教师需要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
        教师想要充分激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就需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走势和擅长领域,这样才能够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能力。如此,教师才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更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紧迫,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在授课的时候仅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并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这种片面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并不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班级内部也难以形成特色文化。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好地发展前景,教师需要积极利用课下时间与本班学生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性及其兴趣爱好。这些基本信息的掌握是极为必要的,是教师设置各种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所需要做的基础工作。所以,教师需要对这种日常的交流加以重视。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步拉近,教师的某些思想理念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班级在发展过程中也能够更加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这种交流方式也能够强化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参与度,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能够领略到更多的归属感。这些都是班级文化形成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真正认同班级才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布置的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活动学生也才够更加明确自身存在的潜在价值,只有学生自我认同感增加,学生自身个性化才能够极力发展。


        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班级内部活动
        教师在将学生最为基础的信息掌握透彻后,才能够依据自己所授科目的特点布置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的才华,学生也能够在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信,也能逐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教学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班级内部形成特色文化。教学活动的举办不仅需要让学生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教师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将学生优质的活动作品陈列在教室内部,不仅能够成为激励学生的功勋章,也能够变成烘托班级文化氛围的艺术作品。在设置教学活动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到自己最为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才是最高的,学生也能够在自己最为喜爱的领域中大显身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会因此受到禁锢。学生的学校生活才会更加精彩。
        三、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内部情况构建新型评价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是极为片面的,教师仅会凭借学生文化课成绩来断定学生能力的强弱,并不会更多关注学生性格当中的多样性。这也是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无法选择最为适合自己发展职业的主要因素。由于学生并不能够在校园期间了解到自己的爱好在于何处,学生在学习任何文化课知识的时候也仅能够机械化地依教师的授课思路思考问题,而不会拥有更多的思考意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其实已经有挖掘自己兴趣爱好的意识,但原本片面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认为成绩才能够决定一切。这是导致班级特色文化无法顺利形成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不仅要让每个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文化课知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优势,还需要对具有特长的学生加以鼓励,并对其个性化的发展方向给予鼓励,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彰显出来,学生为了自己未来的理想而会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能力也会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有所提升。班级内部的所有学生都能够朝着自己所向往的方向努力迈进,班级的个性化文化氛围也会借此机会更加浓厚。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要位置,并且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才能显现出来。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别具一格的管理方式,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在校园中发觉自身的潜在能力,学生需要有机会展现自身个性化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大力推行班级特色文化,让学生能够在崭新的学习氛围中发现自身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志辉.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04):10-11.
        [2]周婧.打造班级特色活动创建独特班级文化——公益活动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5):372-373.
        [3]鲁月.心若向阳,一树花开——如何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