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优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曾祥超
[导读] 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的连贯性强,内容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到位,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 曾祥超  638500

摘要: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的连贯性强,内容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到位,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对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害怕学习数学,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困生的成因,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成功转优,从整体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优策略
        引言: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强、学习范围广、复杂度高等特点,使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成为高中数学的“学困生”。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影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阶段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部分。从内在来说,学生可能因自制力和自觉性较差,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越挫越勇的精神,学习的意志力也比较松懈,还有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正确,而高中阶段的数学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难度大,任务量也比较重,从而使得许多学生丧失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从外在来说,一方面学生承受着来自家庭的较大压力,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才,甚至有的时候对他们的成绩要求过高,把学生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过度的学习和强制孩子学习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造成物极必反的后果;另一方面是学校师资队伍的原因,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学校也缺乏继续教育的理念,定时培训和检测考核也不到位,导致教师认为只要进入了学校就一劳永逸,在授课过程中产生的差错也会让学生降低对教师的信任度。
        二、高中数学中对学困生的优化策略分析
        2.1利用分层教学方式
        由于学困生本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到了整体的学习效果。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适当转换教学方式,以更为简单、直接的方式讲解知识,确保数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立体几何学习中,仅仅通过描述立体图形很难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图形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认识。还可以提前安排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查询,动手制作立体模型,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他们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增加趣味性,带动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布置分层练习,在关注学困生的同时,让其他层次的学生也得到不同的训练,给学困生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作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够参与其中,也能够发挥作用,不产生排斥心理,提高数学成绩可期。
        2.2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自信的学生总是会被上天眷顾,即使是在学习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凭借着自信的支撑,也会使得学生最终克服困难的勇气,而那些自卑的学生总是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并且会长时间被这些困难所困扰,高中生涯中很多学困生被数学难题困扰了整整三年,这对于学困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好处。所以,我认为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非常的重要。



        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求法”时,我就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方式,对我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然会有一个较高的学习要求,对学困生自然也会适当降低学习要求。我在出示数学题目时,更是将题目设置了不同的难度梯度,如y=x2+2x-1;y=x2+2x-1,x∈[-1,0];y=x2+2x-1,x∈(-0.5,0];y=x2+2x-1,x∈[a,a+1]。同一道题目通过适当的改编变成了四道不同的题目,并且这四道不同题目的难度也会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逐步将这四道题目攻克,而学困生便可以自由选择前面较为简答的题目进行解答,当学困生完成了前面难度较小的题目后,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好的保护,即使学生无法解答出后面的题目,在心理上也不会产生较大的落差,同时在学困生表现良好时,我一般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夸赞,尽可能让学困生受到最大的鼓励,进而收获最多的自信。
        2.3加强学困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益其一世。”很多数学学困生都学习被动,拖延性强,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不愿意动脑筋,要么直接去问老师,要么索性不管,抄其他同学的作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帮助他们认真分析数学学科的特点,探讨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方法,梳理试题类型,总结解题技巧,做好学困生的查漏补缺工作。同时,让班里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学习心得,归纳犯错成因,帮助他们制定中短期学习计划,从而帮助数学学困生走出学习误区,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转化的目的。
        2.4激兴趣,使学习更积极主动
        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够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多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第二,教师应当坚持赏识教育法,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点,当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小成绩时,就及时地表扬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建立起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能够主动学习数学,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会随着他们的努力而不断提高。
        结束语
        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且重要程度排在首位的重要学科,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提高对数学的重视程度,而由于受家庭环境和自身因素等影响,学生很可能成为学困生,教师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困生,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采用激励式教学方法进行鼓励,深入学生之中分析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从而推动高中数学整体学习效果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郑建.探究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优策略[J].新课程,2020(42):203.
[2]李雪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探究[J].祖国,2019(22):163-164.
[3]唐一鸣.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J].试题与研究,2018(34):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