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科教师课程设置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雷玉洁 姚新玉 唐兴利 陈益明
[导读] 我市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以语文、数学学科教师为主,同时兼任英语、艺体等学科教学,班级规模小,基本上是一师一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素质教育推进较难。
        雷玉洁 姚新玉 唐兴利 陈益明
        【摘要】我市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以语文、数学学科教师为主,同时兼任英语、艺体等学科教学,班级规模小,基本上是一师一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素质教育推进较难。根据调研统计和需求分析,如按班师比配备,我市乡村教师缺口较大。通过培养和配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人事编制、就业岗位、工作生活待遇等,不仅能使农村小学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能让一批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  全科教师  政策  教育政策 教师政策
一、对全科教师的认识
        真正意义上的“全科教师”应该是一个老师在上一门课的时候,这门课所涉及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需要将多门课的内容进行科学有机的整合。其实行包班制,就是一个班级只需配备2~3名教师即可。
二、我校当前课程的设置与授课方式
        主干课程:文科、理科共有课程:儿童发展、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小学课堂管理、现代信息技术Ⅰ-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教师书写Ⅰ-Ⅱ、音乐与舞蹈(第1,2学期)、体育、美术(音乐、体育、美术第三学期时任选一门作为专业选修)
        文科方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与写作Ⅰ-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朗诵艺术、英语精读Ⅰ-Ⅱ、英语语音、英语听力与口语Ⅰ-Ⅱ、英语翻译与写作、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共3期)、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共2期)
        理科方向:高等数学Ⅰ-Ⅱ、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初等数论、概率与统计Ⅰ-Ⅱ、小学数学研究、自然科学基础Ⅰ-Ⅲ、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共3期)、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共2期)
        授课方式:班级授课制(每班约为50人)
三、对课程设置的分析及建议
        对课程设置的内容上来看,课程设置比较全面涉及到了小学各个学科相关的课程,针对性较强,以及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些相关课程,且对文理科进行了分可设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习者的负担以及便于对自己学科的深入学习,但是从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来看,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的方式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科设置太过繁杂
        虽说学科这样设置遵循了均衡性原则,但是课程的设置太过繁杂会导致很多学科都是浅尝辄止,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进行粗略地学习,并不能够深入地去探讨。特别是针对有关小学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其专业性较强,很难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从专业的理论上升到实际的小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之中。因此,我认为是否可以将一些对全科教师来说针对性不强的课程删除,或是进行弱化将其转为选修课,进而就要更多的时间来对其他针对性较强的学科进行深入地学习,优化学科结构。
2、学科之间没有遵循综合化原则
        我认为综合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原则,以为从全科教师的定义来看,就是要求一个小学教师能将多门课程进行科学地整合,在全科型教师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如果按照常规思维来设计专科层次的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将各学科专业课程平铺开来,由于科目繁多,课时膨胀的问题将不可避免,而以综合化思路进行课程设计,尽可能地整合各类课程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化原则是设置全科型教师培养课程的必然选择。通过课程的整合,不但能在形态上实现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的发展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有利于减少课程的交叉重复,提高课程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课程的综合化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基础课程;二是加强不同类别、不同学科和各学科内部知识间的整合;三是利用活动类课程整合各种知识和技能。设置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能够优化学科结构而且也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科学地整合各个学科,成为一名真正的全科教师。


3、对教师技能课程的设置还有所欠缺
        教学技能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形成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包括口语、书法、形体舞蹈、琴法、课件制作、小学实用美术等,是教师的基本功课程。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己有知识或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显然,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展现,必定是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巧的整体性效应。教学技能是教师素养的一个少要组成部分,因为,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都必须通过教学来实践和反映,关键是教师是否具备将这些理念付诸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与技能。显然,师德高尚但不知道“怎么教”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
        虽说课程设置得有小学英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教法课,但是要学习教法的理论知识又要进行实际的操练,显然,在短时间内两样东西是无法同时进行的,且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每个同学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同学们就无法得到老师针对性的指导。
        因此我认为,是否可以专门开设小班制的课程,或是一个班的同学轮流上的课程,来进行实际操作,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老师针对性的指导。
        关于选修课
        首先,选修课时间的设置上有一些不太合理,从整个大学的课程安排上来看,前两个学期必修课的课程相对较少,因此我认为此时就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选修课供同学们选择,充实空闲时间,而不是将选修课大部分放在后面4个学期,这样可能会因为同学们课程安排较紧,而导致课程学习的质量下降。其次,在选修课的学科设置方面,我认为可以设置一些对必修课的相关学科来弥补必修课所受到的课时限制,还可多设置一些技能方面的课程,比如小学的手工、球类项目、舞蹈课程等,这是对必修课的一个补充,因为必修课我们大熊都学的是理论知识,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无法安排更多的内容,因此就可以设置补充课程,让同学能够直接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五、小结

        现在很多小学教师来说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科教师,我认为说是“分科教师”更为恰当一些,虽然有的老师身兼数科,但是并没有真正将其进行整合,因此,其实全科教师最重要的不是你会多少,而是你如何将你能够胜任的学科进行科学整合。
对于课程的设置尽管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肯定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所谈到的对课程的建议仅仅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能有一些片面之处。其实,不管课程如何设置,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每位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于知识与技能本身,寻找自己的短板,一点点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应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科学整合,让自己今后能够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科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了江苏省教育厅“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重庆市2013年把招收的700名本科生培养成全科型小学教师纳人计划,广西省计划在2013-2017五年间培养5000名全科教师等等”。全科教师必然会是趋势。但是要让“全科教师"改革尝试走得更远,必须在保障“全科教师”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其他改革,包括配套大学培养教师的模式,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可改革课程设置,实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深入研究全科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价等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应有的权益:改革升学评价制度,从唯成绩论。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等。全科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一个“缓兵之计”,而应该成为- . 种可持续的、可发展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为将来我国小学全科教育的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六、参考文献:
[1]田振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教师评论.2015,(04):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8-18.
[3]周德义,李纪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17,(9):55-59.
[4]黄玉楠.全科型教师的培养.开封:河南大学,2014.
[5]苏晓明.小学全科教师的利弊分析及建议.山东:山东东营实验小学,2018.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