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角度浅谈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周新利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学校渐渐地开始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周新利
         (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下李朗小学,广东 深圳 5181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学校渐渐地开始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对学生品行的熏陶,因此,体育教育以其特有的性质,成为德育教育推行的渠道之一。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施行德育教育进行讨论,希望各位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品德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学校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学习场所,小学又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还要求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要求,体育课从只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向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这就要求着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锻炼的情况下,也要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德行进行熏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创设情境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 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观念。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和阅历限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到的模板,体育教师作为一个可以带领孩子们活动的教师,普遍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更大程度的影响到学生心态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在生理上,进行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正常生长、身心发展、体型体能的优化和提高;在心理上,进行体育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坚强的品质,有利于学生自我观念的正确确立,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德育教学观念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应该只是传授体育知识,更应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学的基础上正确学习体育。任何不注重德育教学的体育,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获得了强健的体魄,却因为德育意识不到位,进行一些与道德相违背的事,比如冒名顶替、校外斗殴等等。我们也能从国家耗费资源培养一些运动员,希望他们能为国争光,但是他们却跑到国外中看出,正确的德育观念基础,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有多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打好德育基础,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正确的德育素质引导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表现,为学生做出榜样。当教师希望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良好引导和塑造时,首先自己就要拥有和保持这种优秀的品质。教师的榜样力量,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巨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各种优秀品质和德育水平,会让学生感到信服,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和培养。
         小学体育教师除了需要拥有优秀的体育知识外,还需要用标准的动作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影响教学,将保持良好的品德渗透在学生的学习求知过程中,让他们有更好的德育基础。
         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是否得体,谈吐是否优雅,教学态度是否严谨,在学生心中是否有其教师的威信。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心态问题,一定不要骄傲自大、目无学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在学生提出质疑后也要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们。这些细节的注重,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培养良好的对人交流能力和品质道德。
         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导向的德育素质引导,除了以身作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德育的升华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在注意到某些学生走了偏路之后联系沟通其他学科的老师,联合教学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品德教育
         体育锻炼在满足学生身体素质需要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品格具有塑造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初期,正是培养其良好德育基础的时期。

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联系在体育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向学生展示良好的道德品质,对自己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说,在进行跑步锻炼时,有一个学生鞋带开了, 然后后面学生踩到,导致整个队伍从他们开始乱成一团,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严厉批评,而是应该及时检查每个学生是否受伤,然后对学生进行关怀。让学生感受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面对错误。
         同时,我们需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贯穿德育教育工作。比如加强训练学生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强调课前要快速集合,并保持一定的出勤率,要求学生遵守上课规则并准备统一的服装等等。当学生比之前有进步时,也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夸奖,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的服从力。
         服从力也并不是完全服从,而是应该在合适的限度内。我们不能抹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能力,只给出德育工作的框架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才是正确的做法。
         (四)设计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在上室内体育的理论课时,也不要照本宣科,最好是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德育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大限度的参与课堂,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有冲击性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中。比如在训练学习学习广播体操时,可以先放我国的阅兵仪式或者其他学校的广播体操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标准姿态的魅力,以及团队的凝聚力所带来的感官冲击。
         (五)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多元化培养学生品德
         在体育的室内理论学习课堂上,有些小学生可能因为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无趣,学习效率不高,在大致了解后不愿意继续进行深入探究和练习,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课上阶段性增加课堂的活动,来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在训练学生学习保龄球时,可以设计成“愤怒的小鸟”版保龄球实践活动。订购一批以其为主题的成套保龄球,设置一个比赛,看看谁是打倒最多“小猪”的同学。学生在看到游戏转变为现实中的体育活动时,就会提高对学习保龄球的热情,而在训练结束后,我们也要培养学生随手收拾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每一轮结束之后自己将倒了的“小猪”扶正,并摆成开场时的阵列,方便下一位同学的使用。这样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能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素养的价值。
         同时,我们小学体育教师也应该注意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需求,然后定制不同的运动目标。如果在体育课上都要求跑步的话,低年级的学生可能无法跟高年级学生的进度统一,导致延误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可以分段对课上进行的体育活动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学习健美操、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广播体操、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跑步。循序渐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锻炼的快乐,让学生在锻炼中得到成长,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其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与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素养的教师进行学习的便利之处,从而潜在影响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我们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用德育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从简单的达到教学目标,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小健,陈晓峰,刘云龙.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J/OL].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08)
         
         [2]龚向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
         
         [3]金梁.论体育文化德育功能的自洽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