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萍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城关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表达能力比较低,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环节,对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认知与社交表达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很多语文教师会将教学重心放在阅读教学上。提问是检验阅读教学成效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除此之外,当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听讲时,教师可以利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氛围。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引言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环节面临很多问题,而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包容性、开放性、发散性问题,针对不同教学课文设计层次化问题,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语文教学中落实提问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事物更具有探索求知的欲望。但是,他们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不知道如何下手进行探究。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借助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促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是否能够通过问题开启有效的教学,都直接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功底和知识的储备量。因此,提问教学法的实施其实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能力特点和认知规律,并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提问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着一定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效果不佳的成因分析
(一)老师提问技能
提问问题的难度、老师提问的措辞、提问的节奏等提问技能也会影响学生发言的主动性。措辞是指问题的设计要简洁明了,问题的表述要适合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做出较快速的反应。如果老师对问题的表述超越了学生的理解程度,那么在没有理解问题的情况下,学生是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有研究发现,很多老师在提问完问题后,没有给学生任何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进行回答,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肯定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还有的老师,总是只提问固定的几个人,让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提问时失去兴趣,心里可能想:即使是思考出来了答案,老师也不会让我来回答渐渐的,学生发言的主动性就会降低。
(二)课堂氛围
新课标强调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但是这样的“合作”“互动”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就变成了师生之间固定的一问一答模式。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老师再将标准答案公布。看似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只是形式主义,课堂氛围沉重,学生也提不起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会认真地进行思考回答,因为知道老师最后会公布标准答案,只要照着背下来就行。现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教师对学生答案的评价也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一些较为严格的老师,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便会严厉地批评学生或直接评判学生回答的对错。
虽然老师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学生,严重地伤害了这名同学的自信和自尊心,以后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也会减少,而其他同也因害怕被老师批评而减少回答问题的次数。
(三)问题设计较低效
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会提问是非型问题,这类型问题统称为低效问题,这种问题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没有任何帮助,也无法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受课时和教学压力的影响,鲜少有教师将精力花费在问题设计上,这就导致了低效问题高产,课堂效率降低。教师的提问太过低效,学生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只有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一)设计包容性问题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虽然有限,但是他们的想象能力却比较丰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多设计一些包容性问题,而不是要求学生回答标准答案。阅读提问的包容性越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则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视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二)设计层次化问题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层次化问题,尽量将问题的覆盖面辐射到整个班级,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三)提问要激发学生兴趣
语言教学中最大的错误是学生们的失望,最大的成功是成绩好。教师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习。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建议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使课堂运动、运动、走向共同目标。一个由教师提出的深思熟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及时评估、表扬、激励学生们树立成功参与的意识,学生们的问题和关注当然也在正确的轨道上。
问一个精细的问题
教师提出基于科学艺术取向的问题,激励人心,具有挑战性,灵活,有价值,激发学生的主观流动性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思考,学会准确回答问题。
(5)一个好问题。
1 .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这个问题。在小学教程中,教师应结合课文提出明确的问题,以澄清学生的逻辑和认知性质。这尤其适用于多层次分配,这种分配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吃饱,学生吃得好,学生们用跳板摘苹果,使学生从浅到未知的层次不断发展和前进。
2.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在小学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以此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发现和学习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拓展思维。教师要利用好课前、课中和课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海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9(12):32.
[2]白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2):32.
[3]宋金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91):38-39.
[4]庄向东.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44+146.
[5]杜进明.有效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