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针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特点,例如要求高、设计流程复杂等,进行综合分析,并简要介绍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重要价值,提出具体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法,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雨水收集方法
0引言
由于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通过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加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污染,而且能够改善生活环境。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环节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法。
1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重要价值
结合城市园林景观特点能够得知,绿地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在以往的绿地灌溉过程当中,主要采取喷洒灌溉模式,大部分的水资源来自地下水与周围的和流水,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成本不断提升,浪费较多的水资源。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进一步满足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需求,同时,在雨水的灌溉作用下,园林景观植物可以有效适应周围环境,快速吸收外界雨水内部的微量元素。
此外,当前时期,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规模逐渐的扩大,但是,由于水资源匮乏,部分园林工程内部严重缺乏水资源,抑制城市绿化工程的全面发展,大部分城市内部建设喷泉与鱼池等景观,因为水资源匮乏,导致其进入干涸状态,影响观赏效果。通过科学利用现有的雨水资源,可以确保城市园林景观的各项功能得到有效体现,提升其防护能力,对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雨水收集与利用方法分析
2.1居住区雨水的有效收集与利用
2.1.1建立蓄水系统。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匮乏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确保城市内部的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在园林景观设计环节,可在居住区建立雨水收集系统,例如,通过建立蓄水系统,对于一定区域内部的自然降雨,进行有效的收集,同时建设引流渠,设计人工湖泊,不但可以提高城市居住区的蓄水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增强其观赏行。
在设计居住区雨水系统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居住区的地质条件,包括其周围的绿化空间,实施综合性的分析,例如,在一些大型居住区域,可以建立人工湖泊,为了提高雨水收集效果,可在该人工湖泊周围挖掘出人工河道,通过合理利用蓄水系统,针对周围的景观植物,进行有效的灌溉,而且能够起到一定的排洪效果。在夏季,通过利用人工河道,能够将居住区域内部降水,快速汇集入人工湖泊当中,在旱季,用来灌溉周围植物。若居住区的占地面积比较小,不能够完全满足水池修建需求,设计人员可采取地下蓄水模式。
2.1.2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在城市园林设计期间,土壤属于天然的蓄水池,能够避免外界雨水快速蒸发,特别是位于绿化区域深层土壤,能够实现外界雨水的快速收集,而且能够取得良好的存储效果。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加强雨水收集和利用特别重要,可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土壤蓄水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1]。
由于外界降雨能够下土层当中逐渐下渗,利用此原理,建设地下蓄水池,针对外界降雨,进行快速的收集和存储,进而有效提高该地区的土壤蓄水能力,雨水在下渗环节,能够逐渐深入到绿化土层,此时,周围景观植物的根茎,能够起到一定过滤效果,外界降雨所携带的杂物,能够快速筛除,不断提高城市地下蓄水池内部水资源的纯净度。
另外,在地下蓄水池四周,可以适当增加其弯曲度,能够减小外界降雨对土层产生的冲击力,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防止出现大范围的水土流失现象。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当中,也可建设蓄水池和渗透槽,更好的满足植物景观生长发育需求。
2.2道路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法
2.2.1生物滞留。结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现状得知,通过采取生物滞留方式,对于不同类型城市道路,选取科学的滞留模式,利用城市道路现有坡度,设计生物滞留雨水引入口,可以为周围景观植物提供良好水分。针对绿化空间比较大的地区,可适当设计较多的雨水调蓄装置。如果某个区域的绿化空间过小,可采取连续模式的生物滞留方式,在减小雨水径流体积的同时,满足周围绿化景观植物的生长需求[2]。
2.2.2生态树池。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道路景观设计对最终设计效果影响较大,为了确保道路景观设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设计人员可采取生态树池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生态树池体系,对外界降雨实现快速的收集和利用,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例如,在某块绿化区域,通过建设生态树池,该地区的雨水资源得到高效收集和利用,具体见图一。
.png)
图一 某地区建设生态树池前后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2.2.3组合模式
要想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景观雨水收集和利用效果,设计人员也可采用组合模式,例如,将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完美结合,并结合周围道路的运行情况,以及该地区地质条件,不断有啊组合模式。当然,设计人员还要进行科学的预测,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以及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不断完善组合模式。
除此之外,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设计,在提高外界雨水资源收集利用效果的同时,确保绿化空间更加完整,促进道路雨水系统和外界环境间的有效协调[3]。
2.3公共空间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法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之中,加强公共区间雨水收集和利用特别重要,因为城市内部的公共区域范围比较大,通过加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不仅可以起到一定的减灾防涝作用,而且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设计人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根据园林景观的主要特点,针对公共区域雨水收集体系,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完善规划方案。比如,设计者可采用竖向设计模式,将公共广场设计为梯形,采取此种设计方法,能够将外界降雨快速引入到低洼区域,进而确保公共区域的雨水调蓄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其次,针对园林景观设计情况,将其设计成波浪形,提高雨水收集能力。
最后,合理设置缓冲装置,进一步提高城市区域的防洪能力,避免城市内部出现严重的洪涝现象。
3结语
综上,通过对城市园林雨水收集与利用方法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例如城市居住区雨水的有效收集与利用、道路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法、公共空间雨水收集和利用方法等等,可以确保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方案得到良好落实,满足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正厂,袁建凡.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国网客服中心南方分中心项目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01):13-23.
[2]田晓.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承德市园林绿地景观应用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21(04):105-107.
[3]何庭,胡翟欣.城市园林景观竖向设计与雨水收集——交通道路绿地景观与绿色雨水[J].福建农业,2015,(06):2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