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刘姝瑶
[导读] 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刘姝瑶
        成都市天府新区第五小学,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传授知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国民素养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多样性、现代化的理念,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德育是语文学科的职责,数学课程不需要,也没有机会进行德育,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本文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当前小学德育渗透的途径,以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育;途径
        1导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德育教育,在确保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帮助和引导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理念,培养小学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基本上会贯穿于一个人接受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会是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小学生道德思想水平的重要切入点。
        2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现状
        2.1数学课堂不需要渗透德育
        许多数学教师都认为,数学不需要渗透德育教育,他们认为,德育是语文或者其他人文类教师的职责,与数学这种理科类的教育无关。出现这种思想,是因为教师长期狭隘的观点,很多教师都认为数学应该传输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但这是一种不够成熟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明确的指出,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将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是相背离的。同时,近年来,核心素养不断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品格与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数学课堂承担着品格教育、德育教育的重任,认为课堂教学不需要渗透德育教育的思想,与时代发展是格格不入的。
        2.2数学课堂不能够渗透德育教育
        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数学课堂不能够渗透德育教育,他们认为,数学是一种理科类的科目,具有逻辑性、思维性与抽象性。他们就觉得,数学知识是以知识、计算、应用为主,德育与数学之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认为数学课堂不能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师有很多。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习数学需要的是理性思维,缺少文科思维,教师应该进行的是计算与应用,不懂得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更不懂得如何在几何图形中渗透思维,这种“不能”、“不可以”的思想,使得德育教育与数学课堂成为两个平行线,毫无交叉,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处于缺失的状态。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3.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想要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那么小学教师就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方法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课余时间也要与学生多互动,可以和学生们聊一聊最近社会上发生的新闻,这样可以让数学教师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教师身上的威严感;第二,数学教师在讲课以及与学生相处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应平缓,不要总是大声的和学生说话,更不要批评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不要让学生害怕自己,营造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会提出许多的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应真诚地用手发出“请”的信号,然后耐心地听学生的回答,不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打断学生,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点头示意学生,以示鼓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尊重的;第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总是急着批评学生,而是应该以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同时对于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到公平对待,不过分偏爱某名学生,也不冷落某名学生。
        3.2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去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其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想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好生活化素材,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例如以“克与千克”这一课教学为例,每一名学生都有到超市购物的经历,超市中的每一样商品都有价签和重量等信息,比如50克、1千克等的商品。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了解克与千克这两个计量单位,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调查任务,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重量,如一个面包、一颗鸡蛋、一袋大米的重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告诉学生每样食品都是由人民辛勤生产出来的,不管是多少重量的食品,我们都不应该浪费;又如在教学“时、分、秒”这节内容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然后按照这个学习计划去学习,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总之,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师也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出许多能够用于德育教育的素材,进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3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形式。通过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开始教学之前,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在教室内创建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以模拟购物的方式去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训练。每个小组内都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有的成员选择扮演顾客,有的成员选择扮演收银员,学生们在相互的配合下认真地完成了整个模拟购物的流程,通过在活动过程中也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3.4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师可结合实际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蕴含教育意义的应用题,并带领大家精读题目,仔细品味其中数学知识之外的深意。如学校食堂在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总共节约水1200吨,其中十月份比九月份多节约20%,十一月份比十月份多节约25%,这所学校十月份节约多少吨水?为了能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渗透德育,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这道例题中的关键词就是“节约”,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词进行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运算的方法以后,教师要告诉学生节约的重要性,学生平时一定要具备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随手关上水龙头,控制个人用水等。
        4结束语
        总之,德育教育是要贯穿于教学工作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起的一项责任和使命。在之前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下,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多是集中在了专门课程教学工作当中,会有专门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来负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太过集中或者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时间一久,学生们就很容易对德育教学的内容产生麻痹反应,对这些德育教学的内容产生反感或者抵触的情绪。因此,德育教育开始转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开始分散到各个教学科目当中来,意在通过这种分散式的教学来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让学生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学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切忌在数学课堂上太过集中地进行德育教学,而是要想办法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合到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当中来,进而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完成好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郭红卫.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No.642(8):37.
        [2]姜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J].中华少年,2018(21):282-282.
        [3]李文琪.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好家长,20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