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军
鲁南技师学院 276017
摘要:通过学校与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将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学资源与师资水平匮乏等,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开拓思路、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术型”、“专业型”人才而努力基于此,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课程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课程
引言
在大班制教学环境下,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能力参差不齐,个体关注度低,教师注意力分配限制等原因,以致部分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目前不少高校的教师仍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生物化学课程分析
生物化学课程一门重要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属于实践性与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一些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比较深奥、抽象,也不了解这门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持消极的态度,更无法真正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最后导致学生厌学的情绪。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亟待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建设精品网络课程,完善网络课程资源
如何建立习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所倡导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将是今后课程改革重点,而解决上述问题首要基础是建立网络课程及课程资源。因此,网络课程及课程资源建设将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利用此次双高建设契机,组织队伍先后建立起授课短视频、测验作业、考试等内容。例如: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蛋白质、脂类等微课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做到碎片化学习;建立习题库、试卷库等,定时发送作业,定时测试等,定期检查学生完成学习程度;利用APP及课程平台,全程观察、记录、生成、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数字分析”,及时提醒学生纠正知识,查缺补漏,助力学生学习全面发展;利用腾讯课堂APP、腾讯会议APP等互联网工具与学生及时进行在线交流,充分发挥了师生的互动性,使学生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向老师求教,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及生命历程中生物大分子变化规律的学科。其涉及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内容抽象、深奥,分子结构式多,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课程抽象,晦涩难懂,只能死记硬背,结果却难以融会贯通,且遗忘速度快。如何将艰深晦涩的课程内容以浅显易懂的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授给学生,变“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过程为启发式的主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呢?教师尝试了“游戏教学法”,以肢体演示为手段,把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游戏化,引导学生理解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三)采取综合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必须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成果进行考核,做出评价,而考核评价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应当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教师采取随堂技能考核的方法,在上课期间对学生进行提问或是让某位同学上讲台讲课的形式,目的是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的情况,还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后让学生撰写一些小的论文,了解他们知识综合运用的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考核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听讲、课后会仔细阅读大量教材与资料,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职业潜能。这种过程考核通常会占学生考核总成绩的10%。除了过程考核还设置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两个方面,理论考核所反映的是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占学生考核总成绩的70%,剩下的20%则是看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的协作能力等等。
(四)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讲解主要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往往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单调。为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将从启发思维,自学自讲,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结束语
《生物化学》作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本论文从优化教学内容、建设精品网络课程、完善网络资源、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及加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角度对《生物化学》课程改革进行讨论及探索,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凤莹.基于岗位需求背景下的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18(32):290.
[2]秦秀玉,李惠琪,李超.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创新设计[J].山海经,2018(21):83.
[3]徐秋节.改进高职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