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兰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362100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日生活皆教育。 ” 幼儿每天从入园至离园这一日之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关爱”理念下的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这一书名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在思考:何为“关爱理念”?“关爱”理念下的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我带着问题开始了我与隋老师的书面交流,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原来“关爱”并不只是关爱幼儿这么简单
我对“关爱”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首先,关爱幼儿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教育情感出发点,但关爱理念的幼儿园课程则需要理性思考。其次,“关爱幼儿”不能仅仅停留在爱孩子上,而应换位思考,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眼中的爱是什么,去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幼儿的生活和需要。再次,我们需要思考关爱如何与幼儿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尊重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幼儿的发展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的发展节律。最后,我们思考关爱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呈现和表达出来,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富于理解和鼓励的、宽松而安全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与探究,使其获得当下、成长中乃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核心素养。
二、“关爱课程”要培养主动的学习者
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保教结合原则,我们应该利用日常生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不能把生活活动归为保育,而把其他活动归为教育,这样就成了保教分离。如果忽视生活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价值,那么只能培养一批被精心照料的幼儿,却不能让幼儿养成一生赖以发展的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无法让幼儿园的生活教育真正提升幼儿的生命质量。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运用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同样的原理,只有低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只有采用了正确的途径去满足某个层次的需要,幼儿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温饱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幼儿园午餐活动中,班级都有吃饭很慢很慢的小朋友,保育老师常常因为要收拾碗和打扫卫生而催促他们,老师常常因为要带孩子出去散步而催促他们,甚至会喂小朋友吃饭,这么忙碌的催促与喂饭会使孩子满足了填饱肚子的生理需要但内心却失去了安全感,没有满足更高一层的安全需要,也会使幼儿不能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不能形成自尊和自信……
三、老师要学会“偷懒”,把机会让给幼儿
小班的入园焦虑问题过渡完之后,班级幼儿的情绪与常规都稳定下来,适应了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始学习“偷懒”了。比如垫汗巾和扣扣子,老师可以偷懒放手让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学习,既可以促进幼儿之间更好地进行同伴交往,还可以让幼儿在互帮互助过程中学会自我服务与为他人服务,发展道德感。又如在午睡整理环节,老师也可让行动能力强的幼儿帮忙不会叠衣服和被子的小朋友一起叠,教小朋友叠。无形中老师就“偷懒”成功啦。
四、善于用“火眼金睛”发现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
幼儿在园期间,吃饭、洗手、睡觉、喝水、盥洗等生活环节中,蕴含了规则行为、品质习惯的建立与养成,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性地培养,促进班级常规建立的同时帮助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一日生活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们要善于用“火眼金睛”发现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去关爱幼儿,做教育的有心人。例如在午餐环节,有很多小朋友吃饭的时候不专心,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是把米粒掉到桌上或者地板上,这不利于幼儿的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也给保育老师增加了负担。老师抓住教育契机,给幼儿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之后班级的小朋友掉米粒的现象好了特别多,小朋友都说自己不要做漏嘴巴,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把米粒掉出来,同桌的小朋友就会说他是漏嘴巴。这样互相监督的效果还真的不错,我们班幼儿专心吃饭,每天都比别的班级吃饭快,早早地出去散步了,桌面卫生情况也保持得不错。
五、要利用家长资源,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好的教育是家园一致的教育,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脱离不了家庭的支持,幼儿在家中习得的行为习惯也会反过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应和家族及时沟通,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家庭的支持并得以巩固提高,不好的行为资管也在家庭的支持和幼儿园配合下有效改正。例如我班新生小黑,在家无拘无束,家长也没有给予他很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在幼儿园就是看到什么东西都要抢,脱衣脱鞋就坐地板上或在地板上打滚,更别说别的行为习惯有多好了,社会交往能力也很差,小朋友和家长都避之。班级三位老师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对付”他,有时他的某方面行为习惯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周末一过,又打回原形。这就是家庭原因,家园没有配合。于是我们与家长沟通,沟通无效,所以前期一直是好了五天,两天打回原形的状态,真的很心累。后来慢慢地这位小朋友的妈妈发现老师是真心地在对待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也慢慢地在进步,这位妈妈开始改变了,她渐渐地关心孩子的状态和行为习惯,愿意配合老师去教育孩子。小班下学期的小黑,不跟其他小朋友作对比,跟他自己做对比,那真是进步太多了,全园的老师都在鼓励和表扬他。可见,家园配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爱”理念下的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一书对我的启发颇多,希望我能够在今后教学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践行“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