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荣 庞彦
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628400
英语阅读能力是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国家现行的各类英语水平测试中,阅读考查亦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用水平。本文试图从认识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几对辩证关系这一角度出发,对其中师生经常关注的几个共性话题作出客观理性的解读,并期望得到各位学科同仁的批评与指正。
一、逐个认知单词与捕捉文章主旨
不少学生包括一些教师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首先知晓每个单词,接着解析每个句子,然后自然地就明白文章的主旨大意了。其实,认知每个单词并不意味着能通达全文,通达全文也不需要逐个认读每个单词。阅读文章的目的是要吸收和接纳作者的主要观点,而不需要刻意去透析某个单词和某个句型。如果学习者认为文章的每一段话每一个词都要弄懂,那必然会影响到材料主流信息的获取。所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从一开始就要禁止学生使用铅笔或手指指着文章里的每一行每一字左右移动,生怕漏看一个词。不允许出声阅读,不允许逐句翻译,不允许反复回读。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预测下文信息,并在随后的阅读材料中逐一证实前面的设想,把阅读的重心倾斜到对文章的中心与主旨的把控上去。
二、丰富词汇储量与提升阅读水平
词汇储量越大越丰富,阅读面越宽,阅读视野就会越开阔。有限的词汇量无疑会影响阅读活动的正常开展。词汇的积累主要借助三种渠道。其一,督促学生强记教材中的生词表。这些单词是最基础的,编写是循序渐进的,运用频率自然也是最高的。其二,引领学生挖掘教材词汇的拓展。教材生词表里给出的中文注释是为课文服务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如,bury一词,教材词汇表中的汉语注解为“埋在,埋葬”,而该词在阅读中我们更多地会遇到它的另一种常见表达“bury oneself in something ; bury oneself in doing something(埋头干某事,专心做某事)等等”。所以,以教材基础词汇为蓝本,进行必不可少的拓展与延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词汇扩充办法。其三,指导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集结有用词汇。首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课外书和课外文章,在大数量的阅读练习中增加新词汇的认知率和复现率,让对词汇的领会更接地气。其次,鼓励和帮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相机建立读书卡片收集整理有关的阅读收获。只是泛泛而读,缺乏加深印象的回访,消化与巩固,时间一长,本早已读到过的东西又形同陌路,是一些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始终不见长进,英语学习始终徘徊不前且很容易丧失信心的根本症结所在。
三、必修教材与课外读物
我们知道,阅读中最初的词法与句法知识的积淀都依赖于教科书。教师指导学生获取基本的阅读常识和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技巧,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借助对教材里精选的篇幅刨根问底和深耕细作。学生如果连教材中呈现的东西都内化不到位,盲目在课外寻找大量的阅读素材,阅读的真水平是很难有实质性的长进的。但反过来,学生如果仅仅依附于教材和拘泥于课本内的文字录入,必将走向另一个极端。要扩大阅读范围,增进知识容量,课外阅读显然是课内阅读的一个很好的又十分必要的补充与延伸。需要提醒的是,起步阅读阶段最好在简易读物上多花功夫。可以选择系统性的专门出版社的许多分级简易读本,或简写本,或英汉同步对照译文。这是因为简易读物无论是生词还是内容、情节、结构等都是相对轻松的,会极大地帮助读者整体领悟故事情节,培养早期的英语思维习惯,非常有利于初学者阅读自信心的建立和阅读兴趣的维持。
四、宽泛阅读与精细阅读
太过倚重于某一种阅读形式,特别是早期的阅读入门教育中沉溺于或侧偏于对文章中字词句过精过细解析而缺乏最大数量阅读铺垫,脱离自我阅读感知与阅读悟道,学习者终究难有阅读领域里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先说精读。把选择好的材料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解读,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体会每个词的用义,为泛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这就是精读。精读材料首先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条件允许的话,完全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符合自己程度的、经典的和标准的适合自己口味的英语课外读物。这些材经过细嚼慢咽之后,把它们内化成自己能说会写的语言,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再读其他书刊就不难了。通过精读一本书或几本书培养阅读能力起初是件很苦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但渐入佳境后,就可能有拨云见天、柳暗花明的感觉了。
再说泛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分析能力以后,广泛阅读和浏览外文图书报刊杂志或国内出版的外文学习资料,这就是泛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加深对已学过的句法知识的印象,从广度、宽度、速度方面进一步提升阅读层次。如果说精读是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还要见到叶子,那么泛读则是见见森林就可以了。
最后强调,坚持“精”、“泛”并举的阅读原则,既有深挖细作,又不乏广种薄收。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和选取材料。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阅读的天赋开发得越早,英语文章读得越多,语言学习的悟性就可能越强,英语的早期学习就越容易入门,后期的学习可能会变得越轻松。年少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阅读,也只有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才能够让学习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走近并吸纳异国他乡文化。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把一以贯之的阅读训练当成学习英语的一个制胜法宝,从一开始就持之以恒地力挺下去。
五、一般性阅读与测试性阅读
一般性阅读与测试性阅读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地点以及阅读时间要求上都没有对阅读者作出限制,阅读者从事阅读活动时有较强的自主性、随意性和选择性。后者恰恰相反。由于要达到对阅读者的阅读水平与理解能力进行有效检测的目的,至少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上都有明确的限定。各类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就是这种测试性阅读。完成测试性阅读除了需要平时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外,还必须接受必要的计时、限时、定时阅读技能培训。比如,在平常的一般性阅读中,如果遇上生词,可以利用工具书帮助查阅,也可以放到一边,忽略不顾,抢抓到材料的主旨大意也算完成阅读任务了。而测试性阅读中遭遇生词就必须根据一些认知和理解常识进行猜词悟义。猜词悟义就是一种阅读技能。再有,在比较随意的自由阅读中,阅读者更多地追求阅读篇幅和阅读速度,满足于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略读(skimming)就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它不要求对所读内容全部破解,但能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也能获得大量的信息。大部分读者不需要正规的训练和指导就可以自主进行略读练习。但是,仅仅像这样交由学生很随便很懒散的休闲式的自我阅读,而脱离教师有意识的技能集中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始终是很差的,也是很难对付各种较高的测试性阅读要求的。这些集中训练包括,增加眼跳的幅度,高度集中注意力,努力定格那些能引起注意或者重要的信息源,强迫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某一篇文章,把略读速度定为平常阅读的4-5倍,以后逐步提高等等。有了这些前期的经常性阅读体验和准备,往后完成测试性阅读才可能变得相对轻松和简单。因为在测试性阅读中,除要求读者首先借助略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捕捉材料的主旨信息外,还同时要求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有一个精细深刻透彻的解读,像故事的情节发展,全文的思路意图,通篇的逻辑推导,作者的言外之声等等,实现粗泛阅读和精准阅读二者的完美结合。这些功夫不是轻易可得的。离不开学习者平常的大量的自我阅读锤炼,但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亦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