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奇林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武利镇望坪小学庙凸教学点 535427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的不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是从中形成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素质教育;
数学是一门工具型的基础学科,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性和适用性。借助数学思想或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常见且普遍的。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核心就在于解决问题。
一、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类型分析
(一)发现问题
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始。发现问题是一种思维习惯,是善于观察和思考、容易提出疑惑或质疑的品质。学生只有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才能拥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质疑,让学生拥有主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从而掌握发现问题的技巧与规律。
(二)转化问题
问题要解决,往往需要先完成转化,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将数字的问题转化为图像等。这种问题转化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还要推动学生的思维开发,让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灵活思想。
(三)应用问题
问题解决能力的最终用途就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应用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将其应用于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上,由此达成应用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或思考,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善用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的能力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重心。而情境教学作为一种能营造氛围、诱导情绪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让他们愿意主动介入问题,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会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学生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各个运算律的运用规律。但是,这种重复性质的练习又是学生缺乏兴趣的内容。因此,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建了闯关游戏的情境,在“勇闯古堡”的剧情中穿插来自古堡主人的考验。而这些考验就是混合运算的习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好胜心与游戏的娱乐性质会让学生忘记做题的枯燥,还会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保持专注,通过自己快速的观察力和反应力,得出相应的答案,既追求了速度,又追求了准确率。这就是情境为学生带来的良好的探究诱导作用。
(二)建立小组,促进合作协同
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便捷通道,也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方式。教师应当掌握良好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将学生合理地分组搭配,刺激学生的探索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在相互配合与交流中碰撞,从而得出更优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还能找到同类型问题的解决规律,从而掌握问题转化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数运算时,笔者就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将其划分为4人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能力比较均衡。然后,笔者向学生提问:如何使0.9×0.02的运算变得更简单?学生立刻开始在小组中讨论,纷纷展示自己平时的计算方法。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一种以新化旧的思维转化方式,将原本的小数运算问题,转化为9×2的自然数问题,再依据其小数位数,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的合作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了新的见解,还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达到了多重效果。
(三)组织活动,推动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真正让学生展开应用练习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设计,将数学问题融入活动,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状态下,发现活动中包含的问题,并运用数学思维及其掌握的方式、技巧,解决对应的问题,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普遍存在的,反思是对学生自身内涵的充实。反思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和重新思考。小学生的反思行为大多处于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能听懂,练习会做,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但隔一段时间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会变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反思梳理。以此,加深理解。比如,在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如“你是怎么做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这样做对吗?”让学生评价自己问题解决的合理性;“你怎样想到的、怎样使用的?”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你还有其它方法吗”要求学生评价问题解决的多样性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珍惜学生的点滴成功与进步,评出自信与喜悦。这些问题虽然属于情感与态度方面。但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不可缺少的支持。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判断正误、自我检查、自我验算和自我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做到无论是会做的题目,还是困难的题目,都要想办法解决,都要回过头来进行回顾与反思,整理审题过程,理清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思路,对不同类型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总结概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转化问题,并在应用中解决问题,由此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虎清.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9(7).
[2]?贾艳红.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9(1).
[3]?王建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