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习活动 提升思维品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9期   作者:林雪梅
[导读]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之一。本文结合具体课例,阐述如何在阅读前、阅读中、阅
        林雪梅
        温州市龙湾区上江小学         325011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之一。本文结合具体课例,阐述如何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通过趣热身、精设计、巧拓展设计阅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旨在探索设计阅读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学习活动  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EP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语言生动活泼,资源丰富。教师如何利用资源,巧设阅读课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值得研究。
        一、读前趣热身,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热身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激活旧知,铺垫新知,为进一步理解语篇扫清语言障碍。教师也可以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引出本课话题等。如何设计合适的活动既有效激活语言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热身环节的学习活动。
        1.设计最强大脑类记忆活动,激活语言,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采用“最强大脑”这种竞技类的热身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在教学PEP4 Recycle1 Read and circle一课时,有一位老师设计“最强大脑之记忆大挑战”复习有关天气与活动的词汇。教师在ppt呈现跟weather有关的词汇,几秒后以数字代替了词汇,让学生根据记忆报出相应的词汇。虽然还是简单的词汇复习,但这种竞争方式让学生兴致高昂,有效地达成温故知新的功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抢答、快速问答、连锁问答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地输出语言,提升了思维的敏捷性。
        2.设计思维导图类发散活动,激活语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导图被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上课伊始,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思维方式的网状思维图,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既形象又符合思维规律的认知框架,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教授PEP Book6 Recycle1中的阅读课时,老师呈现了Miss Zhang’s weekend的思维导图的,学生在导图的启示下,快速激活了旧知,各抒己见;之后,学生把自己的weekend与同学分享。最后,教师引出What will Sarah do this weekend?让学生猜测。从Miss Zhang’s weekend,到学生的weekend,再到Sarah’s weekend,话题的递进,语言的丰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读中精设计,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一种横向思维,犹如诗句中“横看成岭侧成峰”。提高思维的广阔性要求有广阔的知识面和娴熟的归纳总结及逻辑推理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如何设计阅读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由策略引导的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养成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1.巧设留白,开放空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画家或书法家在表达主题和创造意境时,会特意在作品的某些地方留下必要的空白,产生“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英语课虽非绘画,亦非书法,但是适度的留白让英语课堂出现一种有动有静、有张有弛的艺术性气氛,给学生构建一个想象创新的空间,教师可以借用留白的原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任务递进,逐步推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梯度性的任务链有助于学生思维的伸缩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一方面,教师解读文本,挖掘语言潜存的信息,通过梯度问题的设计层层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通过细化情境、增加人物、拓宽时空等策略设计有层次的学习活动,逐步开放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3.层层设问,深度挖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陈俭贤,2011)。阅读课中,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的实际情况,以问题带动学生思维,并进一步理解文本,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也可以从课堂之内引申到生活实际之中,有效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力,从而达成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PEP6 Recycle1 课时中以Sarah和Stella的email互动为依托,呈现了她们围绕April展开的关于澳洲和中国的讨论。在热身之后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交代了阅读的大背景。Q1: When will Sarah visit Australia? Q2: Who is Stella? Q3: What does Sarah want to know?引出新的问题: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April in Sydney?引导学生对比南北半球季节与气候的差异,增强学生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紧接着,教师抛出一个问题Which festival is in April?引出Sydney Royal Easter Show,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悉尼复活节嘉年华的一些特色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提问:When is …? Where is …? What …?等。这些问题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推进其思维的发展,输出的语言更丰富了。
        三、读后巧拓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在篇章阅读中挖掘新鲜的创新因素,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1.拓展文化,提高语言的得体性,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英语涉及的词汇量少,学生掌握的句式也比较简单,教师如何在篇章中挖掘文化价值,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入手,对文本做出延伸性的解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显得尤其重要。
        2.变化体裁,提高语言的灵活性,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不同体裁对于语言输出的要求不尽一致,而由一种体裁过渡到另一种体裁时,则对学生的独创性提出一定的要求。在阅读课中经常设计这类语言不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好处。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因为其语篇内容的丰富性,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平台。教师应该立足学习活动,采用相应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永欣 浅谈中学外语教学中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2.梅永英,《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第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