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建华
吉安县大冲中学 343000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空间想象等。这些核心素养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反思并改进。游戏化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融入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游戏化教学;思考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及学习习惯。而游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出较大的应用优势,能够摆脱枯燥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得以提升,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深入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
新课改提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牢牢树立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消化教学内容。就这个层面来说,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充分结合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在讲述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农作物的生长为例,将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和农作物的产量分别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家地里的农作物,分小组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这样的环节设计将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融入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灵活、生动,甚至涵盖游戏、比赛的形式,教学效果的改善非常明显。
二、合理设置课前环节
教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来合理地设置课前环节。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注重精心设置课前环节,将会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烈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加强对各种游戏素材的收集,并且在了解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背景下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游戏化课前导入形式,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的教育更加趋向于教育方向,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跟随时代,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不再拘泥于一种思维方式。采用数学游戏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创建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四、营造游戏化的课堂
教师要体现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都能融入游戏学习的过程中,如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可以设置简单化的游戏,实现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习水平,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采用的游戏化形式应多种多样,因为传统单一的游戏化形式将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实践性的游戏教学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练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再加上初中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需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为改变这一情况,需要重视对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进行强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且能够产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作为数学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相应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氛围中学习知识,这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要求。他们不喜欢古板的讲课,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课堂。利用小孩爱玩游戏这一有效手段,可以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在游戏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用处,在友好的游戏氛围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加深印象。在这种游戏教学中,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型的教育方式下,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敏.浅谈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04.
[2]杜庆术.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2019(22):92-93.
[3]张爱霞.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