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教育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苏比亚·阿巴斯
[导读] 研究表明,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普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但也表明,由于贫困学生自身的建立以及缺乏社会和家庭福利制度等因素,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
        苏比亚·阿巴斯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研究表明,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普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但也表明,由于贫困学生自身的建立以及缺乏社会和家庭福利制度等因素,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自觉干预和领导是我们的高校。本研究侧重于积极心理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从问题视角到资源导向、优秀贫困大学生的反应、精神病学和心理健康,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社会健康教育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
引言
贫困生在承受着物质上的贫困的同时,还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仅仅对其进行经济解困,而忽视心理解决的话,那么很可能在给予经济救助的同时,为其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鉴于此,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措施进行专门研究。叙事治疗是“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心理疗法,并发掘生命中的支线故事,从而达到解构问题、建构新的自我认同的过程。本研究以叙事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以期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教育内容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他们自身的生理状况、身体素质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关的,一般以对事物的认知、情绪感情、意志以及个性表示出来,具有鲜明的生理性、显露性以及情绪性。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和大学生的三观及大学生对所处的社会、集体和他们的态度有关,表现有显著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道德色彩,经常以个人的观点、立场等方式显露出来,具有明显的社会性、隐蔽性和持久性。通过对两者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内容的相关性,但研究的内容又是不同的。
1.2教育环境的一致性
(a)学生的教育环境是指影响其心理和精神健康的所有额外因素的总和;大学生智力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其道德发展和顺利继续教育的所有因素之和。被调查对象是相同的学生,具有相同的社会、自然和精神条件,因此可以看出他们教学的环境明显是一致的。
2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办法
对于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以及高校教师应当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可以从增加体验教学、培养积极品格、创设积极环境三方面出发,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2.1增加体验式教学活动,提高贫困大学生积极性
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础课程多数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其基本都是以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为主,教师满堂灌输,过多的传授心理基本常识以及识别心理问题方法。这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没有足够吸引力。基于这种情况,各大高校可以参照《哈佛大学幸福课》等一些热门网络公开课,借鉴其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积极心理建设,教会可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让贫困学生积极体验,注重自身潜能,以此来避免贫困学生产生的抵触心理,进而提高课堂参与度。而对于一些具有严重的心理困扰问题大学生,高校心理机构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干预策略。主要是通过发动患者身上的潜能和自助能力,而不是消除病人身上的紊乱情绪。
2.2贫困生心理状况信息库的建立
高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对学生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将调研信息整理收集入库,再用这类统计数据来创建能够反映贫困学生心理状态的信息库。

其次,在心理健康月等重要节点上,心理委员、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贫困学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心理动态、心理弹性、支持系统以及生活事件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后期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考依据。第三,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援助,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个案分析及分类指导的方式,来为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最后,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情况遵循保密的原则。
2.3从生活方面积极引导,创设大学生积极环境
高校以及教师要积极关心贫困大学生所在班级以及宿舍。可以组织“宿舍文明”展示比赛,“宿舍文化节”以及“我热爱的班集体”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贫困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健康成长。此外,可以在校组织贫困生勤工俭学助学服务组织、自强社团以及特色社团,提高贫困学生在校归属感,更好地使学生勇于表达,提高组织协调性,进而形成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鼓励积极的心理状态。在条件允许下,高校可以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对贫困资助管理机构进行整合,同时建立贫困大学生成长服务中心,给予其更好的经济资助、心理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促使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再有,高校要注重建设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校园文化,摒弃那些忽视贫困生、歧视贫困生的不良氛围,给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
2.4社会支持系统的创建
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积极心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在此过程中,首先,需争取家长的重视及配合,支持和引导家长与孩子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多关心和支持孩子,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其次,营造良好的、积极的校园环境,增进师生之间得以关系,并能做到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以及相互扶持。最后,利用各种途径,为贫困大学生建立人际交往的环境,注重对他们进行互帮互助意识的培育,鼓励学生广交朋友,以此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交往支持系统。
3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它具有情感共融性,它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着手,主要侧重学生平等和开放的沟通互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具有“大众性”和“特殊性”,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这个群体的特征,掌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成长脉搏,关注他们的思想和情绪,接纳他们的优缺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对于新生可以进行适应性教育,对将要就业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这方面知识和技巧的心理教育等。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让教育的效果更明显。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坚实力量,广大高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贫困生积极性,利用多种文体、竞赛活动形式,发挥贫困生自身优点和特长,增强贫困学生自信心,提高心理教育成效,再有就是从生活方面积极给予学生帮助,为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从而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思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思考[J].才智,2019(15):26.
[2]杨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方式[J].智库时代,2019(15):160-161.
[3]姜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可行性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
[4]白亚利.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9,6(14):110-112.
[5]张振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4):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