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1期   作者:殷显珠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阶段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时

         殷显珠
         青海联正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6321261993030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阶段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时,由于建筑面积和高度的增加,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应用更加广泛。实际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存在较大的差别,不仅是因为施工面积和体积的增大,也更是由于施工要求和规格的提升,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更加重视质量和稳定性。所以本文基于此,探讨和分析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旨在通过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为房屋建筑施工建设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建言献策。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1 严格控制材料的选用
         1.1.1 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因此,最好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配制混凝土。同时,水泥的用量直接影响着水化热的多少及混凝土温升。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大体积混凝土应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可采用后期强度作为设计强度、掺入混合料和减水剂等方式进行控制。
         1.1.2 骨料
         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从而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升。施工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粗骨料采用5mm~20mm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之内;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粒径范围0.15mm~5mm,含泥量控制在2%之内,细度模数2.4~2.8。
         1.1.3 外加剂
         外加剂有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多种类型。在混凝土添加了膨胀剂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1.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延长缓凝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另外,可以采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的方式。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使其替代部分水泥,不仅可以降低水化热,而且能起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效能,且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与基准混凝土相等或略高。
         2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时,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便于施工操作,配制时强度和含水量均应调整。
         2.1强度调整
         现场混凝土强度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施工水平予以调整。混凝土的试配强度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加上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就保证了混凝土强度有了95%的保证率,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2.2用水量的调整
         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起决定作用,实验室在试配时,砂、石均是干燥的,施工现场的砂、石因季节、天气的不同而不同,施工人员应及时测定现场砂、石的含水量,在现场配制时加以调整用水量,为了保证水灰比不变,必须减去砂、石中的含水量才是应加水量。
         2.3配料要准确
         配料误差应在范围之内。水泥、外掺混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否则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就不符合设计要求,就会影响建筑物整体质量。另外,由于受温度影响,在炎热的夏季施工时,砂、石堆放时应采取遮阳措施,也可先用冷水降温再进行配制,或在配制时采用冷却水,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在寒冷的冬季,原材料的堆放要注意保温,水泥可存放在暖棚内,配制时可采用加热原材料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温度,一般先加热水,因为水易加热,且热容量大,既经济又简单,如仍达不到所需温度可再加热砂、石,但绝对不能加热水泥。也可采用掺外加剂的方法,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这样,所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就与实验室设计的配合比相一致,混凝土强度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且预防了混凝土在这一环节由于温度变化产生裂缝。
         3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承受巨大荷载,整体性要求高,往往不允许留施工缝,要求一次连续浇筑完毕,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浇筑时,同时也可配合二次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为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良好结合,可在下层混凝土面预留沟槽,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粘结。具体浇筑方法主要有三种:
         3.1 全面分层浇筑
         将结构分成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每层皆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浇筑,要求每层混凝土必须在下面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采用该方法时,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过大,否则混凝土浇筑强度(指单位时间内浇筑混凝土的数量)过大,造成施工困难。
         3.2 分段、分层浇筑
         将结构适当得分成若干段,每段再分成若干层,逐层逐段浇筑,此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长的结构。
         3.3 斜面分层浇筑
         当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而混凝土的流动性又较大时,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浇筑时混凝土一次浇到顶,让混凝土自然流畅,形成一定的斜面,这时混凝土的振捣应从下端开始,逐步向上,这种方法较适合泵送混凝土工艺。
         4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形成内外温差较大,在体内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抗应力,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裂纹。因此,后期养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4.1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裸露部分应及时用吸水能力强的草垫、麻袋、锯末或塑料薄膜覆盖。初期用喷洒方式养护,2天后才能用水管浇水,浇洒次数以保证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为宜。
         4.2 大面积混凝土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设置测温孔加强温度控制,当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超过25°C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
         4.3 模版拆除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会损坏时,即可拆除不承重的侧模,对于承重的模板则应根据结构的类型、跨度,分别达到规定的强度时,即送到实验室的试块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才可拆除。
         4.4 养护工作落实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如拆模后发现有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或露石,先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洗,再用1:2~1:2.5的水泥砂漿填满,抹平,并加强养护;较大蜂窝和露筋,应凿去全部深度内薄弱混凝土和个别突出骨料,用钢丝刷和压力水清洗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仔细捣实,加强养护。
         结论
         大体积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施工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借助对技术的明确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能够体现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则是能够提高房屋建筑整体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豹,王传修.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3-4.
         [2]杨东辉.房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5):33-34.
         [3]李昌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中外企业家,2020(21):128.
         [4]张刘鹏,刘飞.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