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20年6月15日-17日一次稳定性降水天气过程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赵艺舒
[导读] 本文应用MICAPS4高空、地面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1],对2020年6月15日-17日的山西一次稳定性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和一些物理量进行深入分析。
        赵艺舒
        山西省晋中市气象局
        摘要:本文应用MICAPS4高空、地面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1],对2020年6月15日-17日的山西一次稳定性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和一些物理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低槽移来和584线北抬配合,冷暖空气相遇造成的一次降水过程。一定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抬升条件、较大的比湿和强的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也为此次降水过程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1],但能量条件较差,是一次稳定性降水过程。
关键词  冷暖空气  水汽辐合  上升运动  能量条件
一、天气实况
        2020年6月15日-17日,山西省出现了一次稳定性降水天气过程。降水主要集中在山西南部,全过程无雷电发生,即无强对流天气发生,是一次稳定性降水天气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5日08时-16日08时,山西省中部以小雨为主,南部中到大雨,最大降水量发生在芮城,为40.3mm。
        16日08时-17日08时,雨带往北推移,但山西省北部只有局部地区出现小雨,中部小到中雨,南部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出现暴雨的有两站,分别为永济68.0mm和平陆57.2mm。
        17日08时-18日08时,降雨集中带往南,往东推移,雨势逐渐减小,中南部地区小到中雨,在山西省的南部,最大降水量发生在长子,为16.7mm。而在山西北部出现小雨,局部出现中到大雨,在山西省的北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五寨,为28.9mm。
二、天气形势分析
1、500hPa



18日08时500百帕高度场风场叠加图
        15日08时-15日20时,山西省位于脊前,温度较高,积累能量。16日08时-17日08时位于河套南部的低槽移来,山西省处于槽前,584线略微北抬,位于山西以南。17日20时,山西北部有一槽移来,故山西北部出现零星降水。同时,之前位于河套南部的槽移至山西西南部,故降水集中带开始往东南部移动。18日08时,低槽移出山西省,584线南落,降水趋于结束。
        此次过程是由于低槽移来和584线北抬配合,冷暖空气相遇造成的一次降水过程。
2、700hPa



18日08时700百帕高度场风场叠加图
        15日08时,山西省位于小高压内,温度较高,积累能量。15日20时,山西省南部有一切变线,故15日南部降水较大,16日08时-16日20时,在四川北部有一低压,有两条切边线分别位于四川北部和山西南部,山西省南部发生较强的降水。17日08时-17日20时,除山西南部有一切变线外,山西北部有一切变线划过,故17日除南部出现降水外,山西北部也出现零星降水。18日08时,切变线往东南移动,移出山西省,降水趋于结束。
        此次降水700hPa有南部和北部切变线的配合,切变线所在处即降水集中带[3]。
3、850hPa
        15日08时,切变线位于江淮一带,距离山西省较远,15日20时,山西省位于小高压中,温度较高,积累能量。16日08时,切变线位于山西省南部,降水较大,16日20时,切变线南移。17日08时-17日20时切变线逐渐北移,山西省中南部降水减少,北部开始出现零星降水。18日08时,山西省被北风控制,降水趋于结束。
        850hPa,切变线处即为降雨集中带,西南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三、物理量场分析
(一)、水汽条件
1、比湿
   15日08时-17日08时,山西中部850百帕比湿为8g/kg,南部部分地区比湿为10-12 g/kg,故南部降水较大。17日,在山西北部局部地区比湿为8 g/kg,故在山西北部有零星降水。
        比湿为降水多少的一个衡量标准,在华北地区,850百帕上,一般10-12 g/kg时,降水较大,出现中到大雨。
2、水汽通量散度
16日08时850百帕水汽通量散度图
此次过程在山西南部850百帕水汽通量散度为负,说明此处为水汽聚集区[2],水汽条件好,故降水较大。
(二)动力条件
1、相对涡度
        16日08时,山西省低层850百帕相对涡度为正,说明低层辐合,高层200百帕相对涡度为负,说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上升运动[3],故动力条件好。
2、散度

16日08时925百帕散度图
        此次过程在山西省中南部,低层散度为负,高层散度为正,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动力条件较好[4]。
3、垂直速度
此次过程,在山西省南部,低层垂直速度为负,低层辐合,高层垂直速度为正,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动力条件较好,故此次降水较明显。
四、结论与讨论
1、此次过程是由于低槽移来和584线北抬配合,冷暖空气相遇造成的一次降水过程。
2、此次降水700hPa有南部和北部切变线的配合,切变线所在处即降水集中带。
3、850hPa切变线处即为降雨集中带,西南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4、在地面气压场图中,高压侵入山西省,带来冷空气,冷暖空气相遇,带来了这次降水过程。
5、一定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抬升条件、较大的比湿和强的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也为此次降水过程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
6、此次过程能量条件较差,是一次稳定性降水过程。
参考文献
[1] 马月枝.钟兴华.宋培玲.王兵.李吉洲. 2010年7月19日新乡大暴雨天气分析[J].气象科技.2011.34(1):515-519
[2] 辜旭赞?叶金桃?陈郁琴.2007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天气学诊断计算与分析??《暴雨灾害》?2009年第2期 131-136,共6页
[3] 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数值模拟与降水分析[5] 江靖.2012年7月25-26日呼和浩特市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4.(2):8-11
[4]2000年西安地区夏季降水过程能量分析作者?卢西顺??《陕西气象》?2001年第6期 37-38,共2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