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水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王海凤 宋培超
[导读] 本文基于生态补水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研究展开论述。
        王海凤  宋培超
        山东天诚国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相对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进行了解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优势以及水利工程有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弊端,例如土壤的减少或者影响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洪涝灾害等各方面的问题,尽量将可持续发展当作战略的根本目标,做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我国的水土保持,使我国的水利建设能够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基于生态补水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态补水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研究
引言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将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一些地势复杂的地区,由于地质结构和天气原因,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更重要的是因为生产建设活动扰动了地表,使植被遭受损坏,从而导致了轻度的水土流失,这些水土流失现象广泛的存在于人类居住地比较集中的平原地区,也存在各种人烟稀少的山区。由于外界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导致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从而破坏环境,影响生态环境。
1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在对水利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水土保持的方案编制是根据水土流失的预判所决定的。而水土流失预判的范围主要包括对植被和土地,还有原本地貌有可能会造成扰动和破坏的面积。其次在实际进行工程建设当中的砌土、砌沙与砌石当中的实际情况。第三,在完成水土保持工作的时候,对设施有可能损坏的面积和数量。第四,就是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水土流失,因此必须要及时对其进行解决,第五就是在水土流失过程当中的很多危害也是需要予以重视的,应当及时给予预判。要按照工程的情况挑选相对更加合理的方式,或是对周围环境所允许的项目来进行建设,一旦实际条件难以满足,便可使用类比预测的办法进行相关预测,通过预测和计算之后,进一步对施工工序进行相对合理的规划。
2水土保持的含义
        现阶段,我国有大范围的植被遭到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引发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纵观整体来看,气候逐年变化,人类对植被的保护意识太差,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大面积的植被被砍伐,地表植被覆盖率一度下滑。其次就是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风沙天气频繁,大批的耕地向沙漠化发展,这些因素都加速了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国家想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力量改善水土问题。近年来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整治举措来改善水土流失问题。比如对国土资源的妥善治理,大力种植林木等举措纷纷受到各级省市的相应,全民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当中,这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相关措施
        3.1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要树立和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立足改革发展大局,聚焦影响全省水土保持发展的重点难题和关键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环境的新需要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中,统筹抓好三江源、祁连山、环青海湖、柴达木、河湟地区五大生态版块的水土流失治理,突出贫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高质量谋划青海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和青海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等。

江河源区以预防保护为主,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荒漠区以工程、植物等措施相结合,建设锁边防风固沙体系,控制沙漠移动蔓延;黄土区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强沟道侵蚀区治理,优化淤地坝、梯田、林草措施布局等,谋划好专项规划,协调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专项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全力推进生产建设项目动态监控全覆盖,严控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水土流失。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多部门山水林田湖草联动共治机制,实现生态水保、经济水保、民生水保持续向好发展。
        3.2强化建设工作人员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
        首先,政府应该起到水土保持的引导的作用,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从法律法规上面对当地的工程建设单位进行管控,要求他们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作为项目正常开展的首要重视条件,对于违法相应规定的施工单位,应该给予高额的罚款,要求立即进行整改。施工单位也需要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和宣讲,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护的法律意识。
        3.3控制水土流失,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按照中央最新精神和法律法规要求,以及贴近地方和基层实际、可操作易操作的原则,系统梳理现有政策制度,全面做好水土保持制度“立改废释”工作。以完善的制度来推动监管的常态化,用最严密的制度体系来保障最严格的监管,切实把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建立审批、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高效畅通的协调机制。制定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履职督查制度和督查方案,明确责权和相关追究制度,开展履职督查,强化各级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把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施工单位存在的履职不到位及违法违规行为列入“重点关注名单”或者“失信黑名单”,实行联合惩戒和社会监督。
        3.4确保水土保持方案合理实施
        水土保持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方案的合理性、可执行性和科学性,确保进度、质量、安全、经济的有效结合。效益结合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各种条件,做好勘查工作,依据已有的经验,制定出合理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首先是施工组织。在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开发建设项目关于水土保持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工程的施工组织进行严格的规定,从水土保持的方面针对施工组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确保施工组织能够满足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要求。在对工程施工组织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了解到其设计基本符合满足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要求,针对在施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临时措施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也能够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是在工程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于施工过程的要求,结合水土保持技术方面对本项目的具体施工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从总体布置到施工工艺以及水电等等都符合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施工要求。并且在本次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增加了临时防护措施和预防保护措施,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临时堆土的时间,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利用河道内的淤泥进行土石方的调配充分的实现了淤泥的自身消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对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清楚了解,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生态的稳定性,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帆,杨磊,尤雪静,艾磊,田路.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7):104-105.
[2]岳磊.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探讨[J].门窗,2019(17):209-211.
[3]李磊.山洪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浅析[J].陕西水利,2019(08):81-82+85.
[4]高宗昌,张亦冰.库区型弃渣场洪水影响分析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J].中国水土保持,2019(08):27-29.
[5]郑时丰.廿四都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2(04):106-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