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登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要:在近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等教学理念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使得高校也开始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在高校非艺术专业中组建合唱团,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切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先阐述了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基本现状,接着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具体排练方法,最后还立足于多个层面,深入全面探究了大学生合唱团训练效果的保障措施,给我国各个高校在非艺术专业中组建合唱团带来了较好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排练方法
相较于初高中教学体系来说,高等教育显得更加灵活。特别是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育体系中融入了多元化要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培养。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满足学生的音乐艺术需求,纷纷在内部非艺术专业中开设组建了合唱团。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合唱团组建的目的主要就是在满足学生音乐艺术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目前合唱团在高校内部已经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但在具体排练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
一、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现状
(一)学生参与热情较高
高校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自主思考与探索能力,同时对于非本专业的知识也比较好奇。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在成长过程中也接触了较多音乐元素,比如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等。因此很多大学生自身对于音乐艺术就有较好的热爱程度,并且在音乐技能上也有较高的求知欲。比如很多大学生在结束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以后,在大学校园中都会选择学习吉他等音乐乐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对于合唱团都有着较好的参与热情。在高校组建合唱团的时候,往往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报名人员。
(二)音乐基础比较薄弱
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非常薄弱,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合唱团的时候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发声训练。这主要是因为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初高中的时候并没有学习音乐艺术的全套课程。虽然初高中已经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初高中的教学活动仍然以高考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音乐教育方面就不会侧重太多的资源与精力。这些情况也使得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非常差,在参加合唱团以后还需要进行专项培养教育。
(三)人员流动性较强
结合我国高校合唱团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合唱团的人员流动性都非常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校大学生对于合唱团虽然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也对合唱团音乐艺术有着较高的热情。但是这种合唱团训练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很容易就会消磨掉大学生群体对于音乐的热情。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生活质量提高以后,他们的心理世界还比较脆弱,在遇到艰难困境的时候容易放弃。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参加合唱团以后,在较短时间内就会放弃退出,导致高校合唱团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强。
(四)合唱曲目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合唱团的合唱曲目比较单一,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仅仅进行几首作品的反复演练。这种情况也使得合唱团的成员会很快对合唱团训练失去耐心,导致他们在训练活动中表现得非常被动,不利于合唱团训练活动整体效率的提升。长期下去,合唱团成员对于合唱活动的兴趣就会显著降低,很难保证合唱团的稳定性,有必要在后续时间里充分引起重视。
二、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排练方法
(一)实现认知训练和技术训练方法的平衡
合唱活动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需要使用相对统一和谐的声音来表达音乐情感。而想要把各个成员的声音整合在一起,就需要使用长期的训练。在训练方法选择方面,合唱团应该贯彻认知训练与技术训练方法的平衡,不能直接开战技术训练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合唱团的排练活动不应该急功近利,而应该针对成员开展认知训练,提高各个成员的音乐基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合唱团应该先面向所有内部成员进行简谱的教学,让他们学会基础的节奏节拍、乐音体系,常用记号等。在刚开始的合唱训练过程中,也应该以简谱为主,可以考虑开展一些简单五线谱教学。除此之外,合唱团排练活动也应该面向学生交给他们一些演唱艺术原理与技巧,使得他们可以在演唱的时候合理保护自己的嗓音。在合唱团成员的认知训练已经取得较好成效以后,就可以开展技术训练活动。技术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发声训练和演唱艺术加工。对于合唱团排练活动来说,应该将技术训练融入到合唱团演唱活动中,使得合唱团成员可以在排练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技能。
(二)贯彻因材施教的排练方法
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本身就不专业,因此他们的音乐素质能力表现得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合唱团排练活动来说,应该能够贯彻因材施教的排练方法,使得排练方式能够跟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契合。这也需要合唱团在组建的时候,就搜集相对完善的成员资料,并对各个成员的音乐能力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他们的音乐偏好和艺术特点。在后续开展排练活动的时候,一方面要进行普通的合唱排练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对成员进行分层,最终可以开展合唱训练的分层教学,切实提高合唱排练活动的总体成效。除此之外,合唱排练活动还应该充分关注那些自身能力提升较慢或者在排练活动中遇到太多阻碍的学生,多跟这些学生进行交流,探索他们在合唱排练活动中遭遇的困境,最终提出针对性的排练计划,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
(三)灵活开展视唱练耳训练
在合唱团排练活动中,相关人员应该灵活开展视唱练耳训练,显著提高各个成员的综合音乐素养。这主要是因为合唱过程中音准和节奏是非常基本的要素,而要想掌握这些能力也需要进行长期训练。但是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以前的时候并没有接受过完整训练,因此需要在合唱团训练中规划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进行音准和节奏的训练,具体展现为视唱练耳训练。但由于合唱团训练时间有限,因此排练教师可以结合合唱演练的歌曲,抽出其中的旋律部分跟视唱练耳训练活动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八分音符和附点音符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合唱歌曲《茉莉花》开展详细的排练。这样以后,合唱团成员视唱练耳能力不仅仅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于合唱歌曲的熟悉程度。
(四)做好歌唱训练
在合唱团进行排练活动的时候,还应该做好日常歌唱训练工作,使得各个成员的演唱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才能够切实保证排练的效果。日常歌唱训练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基础练习。这部分训练活动需要合唱团能够在平时的时候做好常规的训练,具体主要有气息练习、发声练习和咬字吐字练习。通过这些基础性的训练,可以让合唱团成员快速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高各个成员的基础歌唱能力。第二,歌曲训练。合唱团在日常排练的时候,也应该加强合唱歌曲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合唱团也应该制定相对完善全面的歌曲训练计划,具体可以结合合唱团的排练规划来布设歌曲训练内容。在选择好训练歌曲以后,可以先进行发音训练,使得各个成员都能够准确发音,接着再进行声部旋律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歌曲演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合唱团还应该给成员规划不同风格的歌曲,使得学生可以在歌曲演唱训练的时候做好累积,给后续进行合唱排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二次创作的专项训练
在音乐艺术领域中,一名优秀的歌曲演唱者能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情感,并实现对歌曲作品的二次创作。对于高校合唱团来说,也应该进行二次创作的专项训练,使得合唱活动能够激发更强烈和更浓厚的情感。这也要求合唱团排练活动中,应该让各个成员深层次感知合唱歌曲蕴含的情感,再将自己的感知体验融合其中,实现对合唱歌曲的二次创作。但由于不同成员对于合唱歌曲的情感认知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二次创作训练模式下,合唱团排练教师应该注意对各个成员演唱情感的协调,适当修正合唱团成员的情感感知内容。这样以后,合唱团排练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发挥音乐作品二次创作的价值,使得合唱活动能够变得更加成功。
三、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排练的保障措施
(一)注意控制合唱团的组建规模与管理模式
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合唱团的组建应该尽量选择新生。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不算太大,同时他们对于新奇事物作为好奇,可以在合唱艺术中走得更远。在合唱团组建规模方面,应该布设在30人到60人之间。这主要是因为小于30人,虽然便于排练与训练,但是对合唱作品的选择存在较大局限性。而超过60人,会对后续排练与管理带来较大的困境。在合唱团管理方面,主要实行成员自我管理和教师团委管理的双重模式,能够充分提高管理的成效。
(二)进行大学生音乐课程的改革
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排练效果之所以无法取得预计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跟这些学生音乐素养水平较低有直接的关联。但合唱团排练时间比较有限,很难对成员进行全面系统的音乐基础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个高校就可以考虑进行大学生音乐课程的改革,积极开展音乐基础教育的选修课程,给大学生提供学习音乐基础能力的途径。这些选修课程不宜进行过于高深与枯燥的音乐知识教学,而应该融入多媒体等各类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到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
(三)积极安排一些舞台表演实践活动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合唱团日常排练与管理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安排一些舞台表演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是高校内部开展的各类文艺晚会,也可以是一些合唱比赛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就可以显著提高合唱团成员的音乐实践技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水平。
(四)逐步形成合唱团的特色风格
合唱团应该在平时的时候结合自身的特点与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合唱作品的,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风格。由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比较低,因此在形成独特风格的时候应该秉承循序渐进的相关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合唱排练活动应该避免过度追求音乐作品的难度,而应该重视音乐作品的和声效果,适当合唱团成员能够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潜力。除此之外,合唱团排练教师也可以考虑结合各个成员的特点,进行合唱音乐的适当改变,并融入一些创新元素,使得合成音乐可以更加契合整个合唱团,更容易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风格。
结束语
综合来看,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对于我国各个高校来说,应该在后续时间里加强探索合唱团的组建现状和训练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合唱团组织管理人员也应该结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可以灵活使用各类训练方法,避免大学生群体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产生太多心理抵触,提高合唱训练的效果。与此同时,合唱训练活动也应该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强化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许洋.中国当代高校合唱(团)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排练建议[J].艺术科技,2019,32(12):50+65.
[2]张莉,张伟.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训练教学——以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唱团为例[J].艺术研究,2019(04):108-109.
[3]周媛.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组建与训练——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2):151-153.
[4]孙梅娟.非艺术院校大学生合唱团的组建与排练[J].民族音乐,2017(04):82-84.
[5]郭颖.谈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教学与训练[J].焦作大学学报,2016,30(0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