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慧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255314
一 引言
本文基于2016年院级教学改革课题《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围绕参加“互联网+”大赛具体实践,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于2018年结题。
二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与工作成果初探
1.定期举办例会:
在学生入校第一个学期,根据兴趣爱好,组建成立多个创新创业项目组,定期举行例会。项目组和老师双向选择,每个项目组聘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例会。基本上做到0迟到0请假。例会上,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开会,做好会议记录,会场纪律良好,开会气氛活跃,积极开展讨论,争取把项目做到细致和完善。
2.组织多种培训:
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会议和培训,组织暑假赛前集训。广泛学习先进单位、优秀群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定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讲座,例如: 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视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课程等。举办校友报告会,请已将毕业的学生返校介绍经验。组织工商创新创业大赛作品打磨会(指导教师、项目组成员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赛前集训、暑假期间学生留校参加赛前集训。暑假组织赛前远程集训(项目组成员和指导老师参加),安排项目组队员去济南参加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国赛赛前培训会。
3.广泛开展活动:
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工作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组建了百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微团队”,以蚂蚁聚力和小组攻关形式开展活动。学生会牵头组织召开创新创业动员大会,播撒星星之火,使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共识和使命。
4.强化素质拓展:
将强化素质拓展放在重要位置,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小组,学院共建立多个创新创业小组,组织活动90余人次。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精英班培训,学习最新知识技能,取长补短,切实提升学生和参赛学员综合素质。
5.多方收集信息:
多种渠道做好创新创业大赛信息的搜集整理,针对省内大赛信息安排专人进行收集,另外,及时收集外省市各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的信息,特别是优秀比赛项目的信息,国内前沿课题的进展情况,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做好信息筛选和整合工作。
6.斩获大赛荣誉: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团队成员发挥优势,进入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参赛的“桃帮主”项目夺得比赛金奖,并在排位赛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被组委会授予“最佳带动就业奖”。人工智能生态养殖项目获得铜奖。
竞赛团队进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代表参赛的“桃帮主”项目再接再厉,在与全国各省市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的互比互赛中,获得职教赛道铜奖,实现重大突破。
获奖团队重要成员之一韩梅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先后创办了平邑县源丰家庭农场、和沂果农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利用在校所学知识,在自身经营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在电商助农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家乡繁荣和革命老区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8年该团队成员还在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冠军。
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五育融合,将课堂空间拓展,将创业平台拉伸,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了一批生力军和逐梦人。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培养了学生“敢闯会创”的精神,开拓了眼界,实现了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三 对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1.做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学科建设的渗透。
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带领下,电子商务教学部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渗透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在校3年、毕业后3年,共6年的培养和培育,创业创新项目初见成效。下一步,针对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知识点跨学科综合性强、培养周期时间长的特点,需要综合细致、长时间跟踪培养和指导。
2.做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日常活动的结合。
通过例会等形式抓好辅导,每一次例会,要求指导教师、同学们严于律己,通过例会加强时间观念,激发创新动力,增强集体观和责任感。
3.做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多元培训的聚合。
通过听讲座,参加素质拓展,积极开阔指导教师、学生的视野,提升素质,让学生们不断改变思维定势,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组织活动,推动指导教师、同学学会抓住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技能。
4.做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协同。
加强学生团队建设,从未来若干年角度出发,选好培养项目,发现“好苗”,有针对性地开展“滴灌”培养,实现项目由幼苗向大树成长。利用校企结合、团队合作、基地育才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锻炼。在充分培训的基础上,参加全国和省创新创业大赛,实现创新创业创业创造教育与电子商务教育的协同发展和长期共赢。
作者简介:张志慧(1979-)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山东淄博人,现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教学部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