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婷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第二小学516347
摘要: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同时具备非常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随着教育的发展,数学学科中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复习阶段对学生锻炼数学的逻辑思维起到强有力的帮助,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起到更直观的认知体现,将其应用到数学复习课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完善对数学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本文阐述了运用思维导图作为工具,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理性分析建立认知结构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教师提升复习课教学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提升数学素养;数学复习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多维度、简单便捷的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在提升学习效率的方式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借助图像、色彩快速掌握学习内容、相应的学习技巧以及强化记忆力,并在复习时根据图形结合的思维导图可以轻松达到将新知识和旧知识串联起来,然后通过独立思维的再加工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继而转化为新的知识。有科学家做过相关的论证,认知结构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较大影响因素,因此在梳理归纳知识点时,教师采取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达到高效的复习效果。
一、合理构建数学课堂,重视认知完整性
(一)学生认知结构完整性的重要
认知结构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格式塔派的德国拓扑心理学家k.勒温在30年代曾指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表现为分化、概括化与再组织三种方式。概念作为思想的载体,学习知识的基础,对概念理解透彻是培养正确思维的一个前提。低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停留在单一、片面的程度上,因此重视培养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对数学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简单阐述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明的思维工具,以放射性思维作为基础,将各层关系以层级图的形式展现,将主题、关键词等信息利用图像、颜色建立记忆链接。这种有效的思维模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进行梳理,将学习方法和知识点结合在记忆、思考、复习等过程中,加强锻炼数学中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思维发散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融合应用
思维导图具备直观、创新、趣味性、跳跃性强的特性,正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吻合。在实际教学中,每位学生在学习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体差异,而通过复习课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中自己的不足之处,随后利用思维导图从这部分内容关键点切入,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这种方式大大节省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在学生的脑海里构筑了强大的思维体系。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认知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新课改针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也作出了严格要求,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确保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通过有启发性、针对性、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二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组”等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各知识点的关键词、及其他与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抽象的等量关系通过具象的思维导图表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和记忆。
不仅如此思维导图还能运用在错题整理中,帮助整理归纳能力较弱的学生,构建科学的错题集,将类型相同的错题整理在一起,教师逐一进行讲解出错原因及知识点,在思维导图的错题集中使用图形、线条灯其他标注将知识点与错题连接一体,使得学生在复习错题时可以做到快速找出关键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课后的实践运用也十分常见,新课程在实践方面也强调到,注重学生知识点整合能力的提高,将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的知识找到彼此之间的衔接点整合、归纳在一起,就是复习的意义。相较于传统的复习模式,更具启发性,能够有针对性、有序地开展复习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把握知识结构全局,提升数学的素养
在数学的复习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对知识之间的关系与结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在思维导图的大框架下,把核心的主题与各分支之间通过知识的内在层级性关联组合成一体,构建一张知识结构网。
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核心重点,通过对知识点的举例等方法帮助学生强化该知识点的学习。在绘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颜色、图形、线条等将重要的内容标注出来,帮助学生在复习时一眼就能看到重要的关键信息。一张色彩分明、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更能体现出它的结构性与层次性。思维导图还具有修改、保存和交流的方便性,后续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利用思维导图完成个体或小组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充分证明了思维导图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使用,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可以做到帮助学生整理、记忆还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及提高主观能动性,为数学的教学效率、质量带来了极大地提高。
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思维,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不仅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挑战,对教师的创新能力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其他因素,有选择的针对性借助思维导图的帮助,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献参考:
[1]胡光军.初中数学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思考和探究 [J].科普童话,2019
[2]黄文波.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