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婷
国网岚县供电公司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 033500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是配电网的关键技术,而对其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策,包括:城市配电网络以及配电设备、城市配电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等要点,对城市配电网规划质量进行优化。使电力企业能够充分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保证电网工程的安全,对城市电网进行有效地规划。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规划
引言
城市配电网的升级换代是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电力需求增大的情况,应当合理规划配电网结构,建设高效、经济的系统,维持城市电力的稳定运行。城市配电网技术的革新能够解决需求与实际供应间的矛盾,我国已然领会到电力系统升级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作用,加大对配电网的投入。但由于输电线一旦出现故障,就会连带多个区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要积极探讨提升配电网运行稳定性的方法。
1当前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实际状况
当前,中国城市配电网的增长和发展相对滞后于各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也面临着与预期趋势不符的问题。举个例子,负责配电网规划设计的电力公司与负责城市规划的城市部门没有达成很好得达成协议,导致城市的长期规划和电网建设发展存在不匹配问题,进一步导致电网建设会受到城市规划变化的影响,而导致配电网规划难以应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变化。因此,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和解决供给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迫在眉睫。
2城市电网配电自动化问题
城市配网自动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城市供电网络的质量以及可靠性进行提升,并优化城市发展的经济指标,有效控制城市配电网络的负荷,对城市配电网络的管理效率进行强化升级。我国开展的城市配电网络自动化试点较早,并且对设备的改造以及新建都有充分考虑,在试点中具有良好的配网自动化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基础。但我国多数配电企业由于设备水准的问题,其在配电网络管理的认知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多数配电网络自动化试点系统处于停放甚至是废弃状态。
2.1城市配电网络以及配电设备问题
城市配电网络的发展在当前时期基本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同时,城市配电线路布置主要以地埋电缆、架空等方式为主的混合线网结构为主。为了使城市配电网络更加美观以及符合城市规划,城市配电线路正逐渐向着地埋电缆的方式在过渡,同时,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中配电系统的线路电缆化程度正逐渐提升,同时城市配电网络的平均环网率也在提升,为城市配电网络自动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但由于多数城市电路网络结构存在联络混乱、结构复杂等现象,使城市配网网络以及配电系统的负荷程度提升过快,导致城市配电线路无法满足城市配电系统负荷提升的需求,所以多数城市的配网负荷能力较差。因此,近年我国多数配电企业在不断地改造与调整网架结构,不断提升城市配电网络在一供已备的配电线路设置上的占比。
2.2在用电高峰期出现供电不足的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居民对于电力的需求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趋势。且随着大众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他们对于城市供电效率和质量提出比较高的要求。然而,从智能电网背景下我国城市电网规划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着供电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高峰期如中午11点到12点、夜间7点到8点等的时间范围内,城市电网的供电效率比较低。这主要体现在大功率用电器不能科学运行、低功率用电器运行效率低下等方面。现如今,在各类工厂、大功率用电设备等的不断发展下,在城市的用电高峰期出现供电可靠性不强的问题,甚至会引起供电结构障碍,给广大居民的正常用电生活带来许多潜在性的影响和威胁。
2.3城市配电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在城市配电系统中使用的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即GIS)其属于利用生产运行管理技术、配电网络规划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配电技术来实现对配电系统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其主要作用便是对城市配电网络中存在的设备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密度高、结构复杂等情况进行解决,其会根据配电网络电力负荷以及地区性地理信息数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GIS系统对配网系统的管理以及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系统在实际的运用中也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比如GIS系统采用的是外包的开发形式,这种形式对配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缺乏理解,导致企业在对配电网络进行整体、方案设计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实用性。
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
3.1区域主站系统的规划
主站系统规划是配电自动化应用的重要环节,渗透技术内涵构建的自动化区域主站系统应当具备多种功能,其中较为重要的功能有:实时监测馈线的运行状况,出现故障时,在短时间内可以判定故障产生的位置以及类型,保护隔离区域和整体线路的运行安全。区域主站系统规划内容的制定要在添加远程控制和通信设备之后,工作人员结合发来的数据信息,利用远程操控的手段,将线路重构,维持网络信号的通畅,及时给未出现故障的区域送电。在抢修前要将抢修命令及时发布到系统中,并在抢修完毕后给出恢复意见,形成作业的闭环。
3.2线路负荷过重区域的规划
3.2.1构建开关柜和开闭所
开关柜和开闭所是应用于线路负荷过重区域的办法。城区生活的居民多,人口较为密集,用电的时段较为集中,很容易出现同时大量用电的情况,环网开关柜可以满足线路负荷控制的要求。环网开关柜有着体积小、价格高的特点,可广泛应用到生活区域和公共区域中,能够充分利用原始城市结构,对于提升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关柜和开闭所应当并用,设置好出线回路后,确定回路的数量,充分契合用户需要,符合当地建设的要求,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式是两根进线四根出线。开关柜中带有熔断器的结构,在出现故障后,经由电源转换,维持另一路电源的正常工作,发挥母线的作用,提升持续性供电水平。在开闭所中选用合适的通信方式,利用监控系统的缆线设置方式,设定特有的通信方式,一般设置的通信方式是光纤和无线通信,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3.2.2设置架空配网结构
由于在市区供电的效率低、电源分布不集中,整体传送线路较长,容易造成输变电设备供电能力下降。因此在规划架空配网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维持微机保护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在满足变电站出线载荷的基础上,利用2次重合闸的作用效果,提高整体水平;城市电缆的建设周期是2~3年,在此期间内线路不能出现电缆化的情况;选用环网结构,保持转供的馈线值,达成负荷率一半的馈线效果,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3.3中心计算机的规划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成在设置好远程遥控和通信手段之后,还应当规划中心计算机结构。计算机是将数据信息转变为最终判定结果的工具,并对后续接收的信息一一筛选和处理,完成非故障确定的环节,实现机械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心计算机发挥具体效能的前提是检修人员应当具备极强的素质水平,抢修人员能够控制计算机的正常开关,可以结合现实的信息确定开与关的作业内容,维持自动化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结束语
城市配电自动化规划需要考量的内容较多,在充分探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内涵后,厘清技术应用的思路,将现实问题融入建设意见中,给出构建的可行性策略,提升配电网络的可靠性,降低安全隐患。此项技术的应用仍有完善的空间,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优化系统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晓翠,郭加媛.城市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10):90-91.
[2]王素芬.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与技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