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与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4期   作者:吴艳芳
[导读] 探讨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与解决方法。


吴艳芳
(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侯庄卫生院;山东淄博256409)

[摘要] 目的 探讨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与解决方法。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产褥期妇女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的41例妇女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的42例妇女资料纳入观察组。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保健知识准确率、行为方式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保健知识准确率为97.62%、行为方式准确率为95.24%,均高于对照组的[80.49%、7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及行为方式准确率。
[关键词] 产褥期妇女;针对性护理;保健知识;行为现状
  产褥期是指在分娩后产妇身体、心理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一般为42~56天。由于多数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缺乏了解,产褥期行为不规范,易引发感染、急性乳腺炎等并发症,既延缓了产妇恢复时间,也对其日后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对产褥期妇女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与解决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产褥期妇女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的41例妇女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的42例妇女资料纳入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32±4.15)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27例。对照组年龄24-34岁,平均年龄(29.21±4.12)岁;初产妇13例,经产妇28例。纳入标准:均无精神障碍,可正常交流;临床资料完整;无严重脏器损伤。排除标准:文化程度较低,无法配合完成调查;存在严重心理疾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保持病房清洁,针对饮食、环境、生活健康等进行宣教,针对新生儿喂养情况进行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健康宣教:向妇女及其家属说明产褥期女性保健知识及健康行为方式的重要性,结合微信群等方式耐心详细向其讲解产褥期身体变化、活动、卫生、休息等正确知识,并引导妇女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子宫收缩恢复。②饮食护理:指导妇女分娩后1周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在产褥期后期应以高蛋白、高营养食物搭配新鲜蔬菜水果等为主,适当补充维生素、铁剂等,以均衡饮食。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妇女进行交流,引导家属多给予妇女关心,以缓解其产褥期的不适症状。④卫生护理:叮嘱家属及时对妇女进行全身擦浴,告知妇女应注意卫生,勤换衣物、每日至少2次会阴冲洗,鼓励奶充足者进行纯母乳喂养,在哺乳前洗净双手;用热水熏洗外阴,鼓励妇女坐起排尿。
1.3 观察指标 护理2周后:设计保健知识调查问卷(问卷Cronbach’αs系数为0.832)比较两组保健知识准确率,问卷包含饮食、卫生、休息等内容,共100分,得分≥80分代表保健知识准确;设计行为方式调查问卷(问卷Cronbach’αs系数为0.833)比较两组行为方式准确率,包含外阴护理行为、母乳喂养、乳房护理等内容,共100分,得分≥80分代表行为方式准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保健知识准确率为97.62%、行为方式准确率为95.24%,均高于对照组的[80.49%、7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产褥期为产妇产后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若该段时间不能较好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则易留有后遗症,对其日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但多数妇女因缺乏产褥期健康知识了解,导致行为方式规范性欠缺,故探寻有效护理干预办法对促进妇女身心健康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妇女健康知识、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有利于纠正产褥期妇女错误认知和行为,促进其身体较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保健知识准确率及行为方式准确率均较高,提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及行为方式准确率。分析其原因在于,通过加强对产褥期妇女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向其说明产褥期保健知识及健康行为方式的重要性,利于提高妇女保健意识及对产褥期健康知识的重视度;通过结合微信群等方法发放相关健康知识图片、视频,耐心详细向其讲解产褥期活动、卫生、休息等正确知识,能够有效纠正错误行为方式,提升妇女积极主动性及保健知识准确率[1];引导妇女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其子宫收缩,加快产后恢复。饮食护理中,通过对其产后不同阶段饮食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饮食不均衡情况发生,促进其营养均衡[2-3]。心理护理中,通过及时与妇女进行交流,引导家属多给予妇女关心,能够帮助妇女对目前状态快速适应,减少其焦虑、抑郁等情绪[4]。卫生护理中,通过对母乳喂养、会阴清洗、衣物选择等注意事项对妇女进行指导,能够有效避免产褥期妇女汗液较多引发感染及乳腺炎等情况,利于产后恢复;通过叮嘱妇女用热水熏洗外阴,鼓励其坐起排尿,能够有效预防膀胱膨胀对其子宫正常收缩造成影响,利于减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加快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及行为方式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琴,潘乐萍.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褥期相关知信行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9):1326-1328.
[2]崔志清,侯志勇,孙菲.营养干预对产妇产褥期饮食行为和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6):4790-4793.
[3]张红伟,王丽琼.产褥期营养保健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干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406-3409.
[4]顾培钰,周宪群,陈英,等.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4):758-7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