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4期   作者: 张庭伟 李明贵
[导读]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治疗手段进行研究。


 张庭伟  李明贵
(青州市黄楼卫生院;山东青州262517)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治疗手段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共计抽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学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27例患者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临床医师通过一般治疗手段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针对性治疗手段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较高,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治疗手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一般治疗;针对性治疗
前言: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出现几率,而且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痛苦,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普遍较低,不能严格按照要求服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疗难度,影响着治疗效果。本次实验共计抽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一般治疗及针对性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共计抽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学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27例患者为一组。甲组所选2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共有12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差为3人,患者患病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为27年,患者年龄最小为17岁,年龄最大为60岁,(32.1±6.3)岁为均值年龄,乙组所选2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1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差为5人,患者患病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为29年,患者年龄最小为17岁,年龄最大为59岁,(32.2±6.5)岁为均值年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患病时间、年龄方面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本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本次实验的进行;患者及其亲属完全掌握本次实验的内容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患者及其亲属均签署自愿协议。排除标准:患者患有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1]。
1.2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临床医师通过一般治疗手段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针对性治疗手段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医师应在充分分析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以此保证治疗工作的科学性及针对性。在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医师应通过针对性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以此提高患者的顺应性。而且临床医师应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对患者感受及诉求有着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不断改进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2]。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病情,避免患者出现抵触心理,为医护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临床医师应注意发挥患者亲属的积极作用,要求患者亲属对患者进行监督,确保患者能够按照要求服药,以此保证药物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优化治疗效果。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间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21.0,观察组指标均使用(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x±s)、(n)表示,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3]。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
   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较高,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相比一般治疗,针对性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其能够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病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确保医护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本次实验共计抽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意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治疗手段进行研究[4]。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一般治疗及针对性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分别为62.96%及88.89%,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较高,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71.3±5.2)分及(90.3±5.7)分,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实验表明,针对性治疗手段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张艳秋,武景霞,林涛.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康复护理措施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0):71+73.
[2]孙焱,吴燕筱,王志忠.中国西部某省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J/OL].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06):516-522.
[3]周红,钱斌,龚兴波,庄海燕.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精神症状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9,40(24):45-47+59.
[4]张燕玲,王琪珠.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6):225-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