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佳龙 田仁贵
会东县新街镇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8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言,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体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找出原因,实施有效的策略才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原因;对策
前言
新课程之下,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这种改革,不应当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应当是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我国的小学数学,一直已开就因为过度追求成绩而被诟病。实际上,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学,都是在为高考服务的。这样一来,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就有可能会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之下慢慢的丧失,“两极分化”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讨论这种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几个切实有效的对策。
1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成因
1.1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
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已经很强了,可以用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一些数学概念。即便如此,也难以调动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假如学生和老师没有互动,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走神。说到底,对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还需要一直听老师的讲解,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事实上,这是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佳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对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具体的方式,就是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此外,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听讲情况,如果学生觉得有点累了,就采用更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状态。
1.2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不管是小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要想重新焕发活力,就必须进一步改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模式更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在培养数学思维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有些基础不够好的学生会渐渐跟不上,而那些有天分的学生也会如鱼得水。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改革,这部分数学思维的培养内容就完全可以放在课堂上,减少基础教学对学生的负担,从而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协调发展。
1.3部分学生不适应网络教学方式
我们要想进行成功的数学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有改革的硬需求作为牵引,还需要有条件作为推动。目前来看,科技的进步为改革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数学学习的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了,这就减小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以及备课的压力,有更多的精力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改革。但是,也不乏一些学生的自制力不够,不能够在网络教学时几种注意力。受疫情的影响,小学数学也采取了网络教学的模式,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更加糟糕。没有了教师的耳提面命,这些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失去数学学习的动力,从而出现成绩的严重下滑。
2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对策分析
2.1有效激发学习兴致
当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逐渐激发出来,才能有效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对学生此学习兴致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方式是非常多元化的。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置生活性较强的情境,使学生逐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领悟教学魅力。当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营造公平竞赛环境,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感,提升老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对教材中所含有的趣味性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通过精心研究,完善数学教学过程。
2.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少教多学
大多数小学生都处于比较好动、好奇心较强的阶段,教师应注重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及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2 0 1 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讲解,而是通过多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来逐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全员全情参与课堂探究。例如,在讲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请同学们将合适的数字填写到□之内,让□□×□□=1600等式能够成立。对于这道题目来说,教师需要在对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计算“230×20=?;34×50=?;25×4=?”这三道题目,计算之后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即这三道题目的积有什么共同点?乘数有什么区别?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最后两位数都是0,这两个数会有几种情况。让学生在观察中能够发现这三道算术题的相同之处,然后学生就可以总结出相应的计算规律,并对规律进行推理,再使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出相应的答案。通过科学的引导能够让小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2.3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缩小差异
基于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开展分层教学,尽量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讲授“年、月、日”时,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每个月的天数等基础知识;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之上再掌握一些大小月的判断方法;对于优秀生来说,还需要进一步获得突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有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2.4从实际出发,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众多的新课程教法中,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最常用的模式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活动往往成了优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困生干脆连边都沾不上。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如我在组织小组活动时,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小组内,根据学习差异,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兵帮兵、兵教兵”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互帮互学,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2.5改变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要准确全面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因此,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劣的评价,不光注重学习结果,更要对学习过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重视。一是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方法,如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采取延迟性评价部分学困生等;二要多元化评价的主体,评价不仅只依靠单一的评价主体教师,还要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及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运用,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对学生学习数学状况进行评价,由此两极分化能够有效消除。
3结语
小学数学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常见,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却十分多样。“两极分化”的问题,一方面打击了部分学习不够好的学生的信信心,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落后的那部分学生入手,让这部分学生跟上进度。本文主要对“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希望可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伍裕强.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0(13):14-15.
[2]王保芬,郑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