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慧
海南省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 571000
摘要:音乐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陶冶人们的情操。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好奇心极强同时又好动的阶段。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大多数学生处于坐不住、坐不久的状态,针对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必需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如果可以合理地融入音乐元素,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音乐助力;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因为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优秀的人文精神,这此人文精神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明辨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模式单一
通过对当前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组织教学和互动管理中,采用的模式相对单一。这种方式下,小学生语文无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现有教学原则的限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所采取的模式并小能得到改进,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教师主讲,学生接受的方式,并小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单向的教学方法,己经小能有效地适应当前国内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于教学组织,还是对于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严重地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小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负而作用。
2、兴趣缺失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小学阶段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成效将会最终反映在学生们的实际发展上,甚至会对他们的人生走向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错误的认知,在参与学习中也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所以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学生们的态度小端正,并且认为语文语言的学习只是为了在学校期间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中还是课后阶段,都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
3、教学模式和方法欠缺灵活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爱闹,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课上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走神。加上一些教师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整个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缺乏积极性,因此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甚至厌倦语文课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二、基于音乐助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课前音乐导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音乐可以让学生逐渐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中,从而具有良好的导入效果。
教师在语文课堂导入时,播放音乐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讲授语文新课前采用音乐导入法,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拍手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导入同名音乐“拍手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有高昂的热情来投入到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之中。
2、借助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它不仅可以反映人的现实生活情感,也可以引发人的想象空间。音乐有着赏心悦目的天然效果,通过作曲人情感的抒发来调动人们的情绪,安抚心理,渲染情境,营造氛围。
例如,在学习《树和喜鸽》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导入环节这样创设教学情景:教师首先播放一首《小乌鸡爱妈妈》的儿歌,使情景氛围与课文的情境相吻合,之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涵、在学生听了范读之后,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辨析文中的生字新词〔接着教师提问学生: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随着音乐展开对课文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文本意旨的理解与把握。
又如,笔者在执教《燕子》一课时,选择了曲目《苗岭的早晨》来渲染情境。通过这首短小精悍的乐曲,引导学生感悟春意盎然的秀丽景色。在这首热烈明快的曲目感染下,学生们或遐想,或回味……显然,音乐的感染力是无穷的,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3、通过音乐升华学生情感
中文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与音乐结合,使其具有韵律美。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如果教师能够依据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寻找合适的音乐与课文内容相匹配,开展配音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例如,在《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出塞》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时配上《穿过林荫路》,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将士们的远征之苦和寂寥之情。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那份对国家的爱护之心以及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4、通过音乐升华课堂教学主题
音乐是一种渲染情境的重要手段,它属于人类的第二语言,帮助人类抒发个人情感,同时音乐也会反映这个社会的生活,音乐与语文有想通之处。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选择一首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从而使他们在听觉、视觉等多个器官被调动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望洞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李听融的《望洞庭》,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古诗,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古诗进行配图以及解析,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绘出一幅画,这样有利于他们对古诗的背诵。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融入音乐元素,可以创设良好的氛围,调节学生们的情操,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对语文教学发挥着应有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萍.浅析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54.
[2]魏进军.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深度融合[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8,(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