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江 董桃花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
摘要:疫情是一场磨砺,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此次疫情引发的舆论热点涉及到方方面面,而道德和价值观上的种种表现更是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议论和思考,全社会面临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向更广、更新的方向发展的道德教育问题。这也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从疫情的视角审视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
关键词:疫情 道德教育
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利用特殊疫情、特殊情境,将疫情防控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的育人元素,组织学生搜集并学习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科学家、医护人员、解放军指战员、人民警察、志愿者等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科学、爱岗敬业、敢于担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需要重点培养。
道德教育更注重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当下,我们一起经历疫情的考验。从本次疫情防控情况来看,青少年防控意识普遍不强,对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于学校、社区的一些管控措施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不能积极的参与和支持疫情防控,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孩子们对防疫知识、健康知识、公共卫生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针对一时间各种谣言四起的具体情况,缺乏独立思维能力,不能辨别真伪,网络自律、规则意识不够,遇到网络谣言人云亦云,不能做出清醒判断、很难坚守原则,不会筛选和质疑,缺乏批判性思维。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繁杂和凸显责任的时代应该注重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培养。
(2)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生活是德育的源泉,也是一切德育活动的出发点。离开了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青少年道德教育注重口耳相传的说教,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形式化、口号化明显,缺乏实践性,知行分离,很难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是道德教育缺乏实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如何利用疫情防控这一契机,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升道德教育实效,成为当下和今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如孩子们看到赶赴一线的最美的“逆行者”,看到党的坚强领导、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团结、科技的力量、决策的关键、人性的多样以及人生价值取向的丰富,这些都是难得一遇的道德课程。
(3)青少年人生导向和人生价值观急需引导。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受多维信息的负面影响,现如今好像很少有学生想当科学家、解放军、医生、老师,一些青少年不重视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努力学习,反而崇拜金钱、盲目追星,从而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针对以上问题并进行分析,拟解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
(1)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1.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资源,形成合力,注重青少年责任意识、责任情感的培养,使他们“学会负责”。2.加快“抗击疫情”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把疫情作为特殊教材,作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讲好“最美逆行者”故事,交流分享疫情防控一线群体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发奋学习、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学会感恩、报效祖国的自觉行动。深刻体会和反思如何学会成长、学会责任担当。4.针对一时间各种谣言四起的具体情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平等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清醒判断、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坚守原则、承担责任。
(2)如何增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践,引导青少年在疫情体验中学会道德判断,生成道德智慧,从而内化为道德自觉。2.把疫情作为特殊教材,作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有效地避免道德教育中的“假大空”现象,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学生的困惑点和矛盾点,引导他们通过沟通、对话展开心灵重塑,在质疑、讨论、认同中实现道德的提升。3.利用课堂和班会针对疫情中的道德问题,让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根据生活逻辑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和感悟,让孩子在道德认知冲突中学会判断、生成智慧。既注重培养了孩子的个性,更注重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怎样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面对疫情中的失职者和“逆行者”,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表现和贡献,深入分析模范人物背后的支撑、信仰和追求,被唾弃的那些人和事背后的根源,这种认真的思考和引领,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3.引导孩子们去体验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研人员、医护人员的责任担当,去体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勇气与坚持,理解面对危难时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 4.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明白少年强则国强,努力学习,祖国未来发展要靠我们。
总之,基于适合学生特点的在家学习方式,孩子们围绕疫情,动手制作“抗击疫情”手抄报、“武汉加油!”抖音小视频、“感恩的心”绘画作品、给医护人员的一封信等,在线展示学习成果,从生命、环境、责任等话题的学习中建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去认识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微信、QQ、钉钉等班级联系群向家长和学生普及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活动,强化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注重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增强课堂教学德育魅力。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手段,将疫情与教材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