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卷入”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以人教版四上“一亿有多大?”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胡艳英
[导读]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册均有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安排
        胡艳英(中学高级教师)
        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   310003
                                  
        【内容摘要】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册均有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安排,这些内容都与所在单元的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并且紧贴生活实际,是数学学科充满烟火气的集中体现。教师对这些内容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成效。经历卷入教学是一种尝试,通过“经历想象——经历链接——经历分享”等环节使得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充满童趣,将经历融入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对解决问题的技能更加娴熟。学生在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  经历   卷入   综合探索
        经历指的是自身或他人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通过自身或他人的经历可总结出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中,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参与过各种体验,或所见,或亲历。这些经历其实都可以运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
        一、“经历卷入”数学教学的内涵
        “卷入”一词,近几年忽然在耳边热了起来,尤其是在教研活动中提得非常响亮,“卷入式”的各种教研一时风头无二。“卷入”的本义为海洋跃层中的水进入混合层中并与之交换的过程;引申义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某个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那么,“经历卷入”数学教学是指什么呢?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将自己已有的经历融入学习,或者在当下的数学学习中经历体验,使得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感、知识的习得更有说服力。所谓的“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就是这个意思,亲历的数学学习,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可进行“经历卷入”的教学内容
        纵观人教版12册的教材,总共安排了16次的数学综合实践课,每一课的安排都与该单元的内容高度匹配,是对单元重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如果教师只是纸上谈兵,就知识论知识不能把握编者的意图,孩子们便失去了探究实践的契机。

        笔者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认为“经历卷入”数学综合实践类课的教学非常适切。学生喜欢这类知识的学习,这些看是平常的素材背后隐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三、“经历卷入”的教学操作
“一亿有多大?”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节的综合性实践课, “大数的认识”单元从万以内的数扩展到千亿。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数目大,数位多,比较抽象。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一亿就是“1后面加8个0!”这是一种对一亿表象的认识,而没有建立真正的数感。
此时,经历在学习中的地位就异常重要,教学要从自然、社会、科学等多方面选择实例和数据,结合现实情境与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具体操作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可以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亦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大数。
    (一)经历想象:初步感受“一亿”。
        一秒画上一个点,想象一亿个点要画多久。伴着钟表的滴答声,让学生跟着节奏不停地画,60秒结束。接着借助计算器辅助计算,得出“每秒画出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三个春夏秋冬过去了……要用3年2个多月才能画完1亿个点。” 一亿个点如此多,怎么画都不容易画完,让学生初步找到到“一亿”的感觉。
(二)经历连接:深入体会“一亿”。
        描述生活中的“亿”,连接已知事物,图文并茂呈现。学生可以独立探索,亦可同桌合作。经过探索之后,所呈现的作品内容精彩纷呈。在学生的“经历卷入”数学学习的作品当中,小卡车、小鸡、鸡蛋、人物阅兵方阵图、小水滴都是用图画的形式表述,并且在重要的数据上用彩色笔标记,重点清晰。一亿的大小感觉跃然纸上,一亿的数感水到渠成。
    也有少数学生的作品逻辑很严密,利用一亿素材创编了一个小案例:用水来作为载体,从计算一亿滴水的重量,延伸到人的生活用水重量,再到联系到一棵树的吸水量,经历过程比较完整,并且在创生经历的结果处做了小结,收获满满。
        3.经历生根:具象描述“一亿”。
        交流一亿,建立数感,提升素养。学生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各自说一说对“一亿”探索后的感受,在彼此的交流中,让每一个学生增强一亿这个大数的概念。
        一亿是个抽象的数字,人没有办法直接感知它有多大,但是可以使用具象一点的方法来形容。全国有13亿人,每个人捐出一粒米,就可以供一个班级食用四年;一亿枚硬币的重量与三头成年的蓝鲸重量相差无几,甚至还会更重;一亿等于1000个十万,如果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年薪是10万,那么他挣到一亿需要1000年的时间。
        综上所述,“经历卷入”数学教学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一亿有多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探索中,通过事物的转换将大数据折算成合适并且易于理解的小数据,使得数学变得更具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并让这些数字变得更加具象;其次,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更加娴熟;再者,作品融合了美术、语文、科学等多个学科能力,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让经历伴随学习:优化小学生学习过程的新探索[J]. 娄屹兰,蔡静.  浙江教育科学. 2017(01)
[2]在“卷入式”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J]. 徐建文.  小学数学教师. 2014(10)
[3]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J]. 岳晓霞.  教育观察. 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