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婷
四川省安岳县顶新九年制学校
摘要:所谓的小组合作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秉持着一定的原则,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等,实现共同进步、全面提高的目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实际应用该模式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问题,急需改善、解决,以将该模式的价值、内涵、效用等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问题及对策
前言:在新课改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小组合作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提高学生合作意识、集体精神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效用。因此,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将学科价值发挥到最大,就可以致力于该模式的引入,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了小组合作的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现存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在现阶段,部分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在应用小组合作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小组划分缺少合理性[1]。在应用小组合作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小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小组划分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对最终的合作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分组时却并没有秉持着一定的原则,为学生后续合作学习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是小组成员间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在小组成员当中,每个学生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互相促进。但在现阶段,有些小组在划分责任时却较为模糊,非常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后,是制度、规则缺少细化、明确性。在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下,很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紊乱,制度、规则的明确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当前,部分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使得小组合作的内涵、价值大大减弱。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对应策略
(一)依据多重标准,合理划分小组
在应用小组合作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划分小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小组合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将该模式的教育价值展现出来[2]。
例如,在分组前,教师应充分的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并秉持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得每一小组中既有优等生、中等生,也有学困生、后进生等,以在保障组与组间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得小组成员间实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二)实行分权至人,实现角色互换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应做到分权至人,角色互换,保障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拥有自我展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平台,将该模式的应用价值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小组成员间划分权责,如分析、收集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逻辑思维好的学生,可以对资料进行整理、梳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而口才较好的学生可以对小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等。在此模式下,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使其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调动。
(三)明确合作制度,促进规则细化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制度,而小组合作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此方面引起注重、重视[3]。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内部推行“积分制”这一制度,将制度划分成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两个部分,其中考试成绩占据70%的比例,而平时成绩则占据30%的比重,以小组成绩为准,使得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跃跃欲试、剑拔弩张,为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四)发挥引导作用,推动教学开展
在引入小组合作这一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此推动教学开展,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例如,在讲解《学会合理消费》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间的合作设置一个探讨主题:“在现阶段,很多人选择贷款买车买房,请问这一行为属于合理消费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研究等,最后进行汇总,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观点,与其他组展开辩论,以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也能强化其的辩证思维,使其了解其他学生的观点、想法,对自身加以完善,以将学科价值全方位的突显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将小组合作这一模式应用其中,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能力,促使其自学意识、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使学生间资源、优势互补,使其得到更多更好的进步、发展。虽然,在当前,部分教师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我确信,只要在大家的持续努力下,一定能予以改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董振平,李志亮.时代新人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现实境遇与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01)
[2]韩芳.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8(32)
[3]李晓红.思考的、讨论的道德教育——日本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0)
[4]马振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探究[J].新课程(中).2018(08)
[5]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对教师的期待与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