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琳翔
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 530020
摘要:综合性是地理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是学生分析、 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展开相关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高中地理 有效性
1.问题的提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高考,对综合思维核心素养考查的分值越来越多,试题多以原因分析为命题角度,结合不同试题情景材料与知识载体,要求学生能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全面认识地理环境特点,辩证看待地理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加立体多元,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以笔者所在的广西考区为例,2019年广西地理高考平均分较往年出现了较大滑坡,主观题平均分才有22分,其中综合思维地理核心素养比较欠缺是丢分主要原因。因此,针对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2.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教学现状
2.1 知识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传统地理素养评价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也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把地理划为文科,并一直影响至今。总的来说,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还是过于注重知识本位和教材本位即关注每个知识点,大量拓展知识面,大量识记地理知识(包括常识),以及把教材当圣经,一切以教材为准,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引导,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更不用说创新思维了。
2.2 高考地理综合思维核心素养考查现状
综合思维素养表现为三个维度的综合,即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区域综合。试题主要考查两个维度——要素综合与区域综合,要求学生能综合不同尺度的地域特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出发,分析地理现象;有的试题除以上两个维度之外,新增时空综合,要求学生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进行地理因果联系逻辑推理。
例题1:(2019·全国卷I·T9~11)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案例剖析:
角度一:要素的综合
试题以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为切入点,考查河道游荡的原因、中段摆动范围的影响因素、渭河洪峰对黄河小北干流的影响,需要学生综合分析河流的含沙量及其季节变化、沿岸地貌与岩性等对河道的影响,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区域要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角度二:时空的综合
试题选取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为切入点,考查堆积性河道的变化原因及中段摆动范围的影响因素。河道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地理现象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是时间和空间密切结合演化的结果。
角度三:区域的综合
任何一个区域都是一个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是区域的整体性,反映的是区域的综合,用区域综合思维分析问题。试题考查流量、含沙量、水量、水位等的关系,也是区域整体性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区域综合思维能力。
3.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培养与落实的有效策略
3.1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时空综合的能力
时空的综合分析体现了地理学研究的动态性特点,地理事物和现象无论是自然的或是人文的,都是不断变化的。而时空综合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在高考题里面往往属于难题,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动画等课程资源,利用其生动形象、直观立体等优点,辅助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的时空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中,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还处于二维层面,并没有形成立体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借助多媒体视频或者动画播放,让学生立体直观地看到三圈环流的演变过程。多媒体地理资源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难度和强化了学生对抽象地理过程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时空综合能力的培养。
3.2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能力
地理环境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对要素的综合分析,是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特点或地理现象成因的最基本的方法。要素的综合分析体现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思维导图在地里高中地理课堂的运用,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将多要素直观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地理要素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题2:下图为金沙江流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对金沙江水系特征的影响。(8分)
【思维流程】
第一步:构建综合思维(要素综合+区域综合)
.png)
第二步:结合区域认知进行综合思维分析
.png)
4.结束语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地理高考已经完成从以知识立意向核心素养评价转变, 其中综合思维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高考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关键能力,让学生拥有“地理头脑”,比让学生记许多地理知识更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3]星健康.高中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