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敏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华侨初级中学515100
摘要: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与主体地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也日益明显。针对此问题,“差异教育”的教学方式随之诞生。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能力、性格都大不相同,所以教师应用差异教育,可以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数学这门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理解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依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是起不到帮助作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整体与个体兼顾,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文将会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差异教育;实践
引言
初中这个阶段,是为高中生涯打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由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从小学毕业,好奇心和贪玩的心还比较严重,面对学习可能提不起太多的兴趣,加之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来就较差,如果教师依旧应用过去的传统教学手段,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对于学习完全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授课,让全体同学在学习上一起进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取长补短,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差异教育的意义
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未来的高等教育考试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经过一系列对初中以及小学的同学们采访、问卷填写得出来的结论是: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不喜欢数学,原因无非就是一个:太难。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课堂。过去的课堂中教师为主体,在讲台上将课本知识笼统讲述一遍以后布置作业,这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根本起不到帮助作用。而且,数学这门学科本来就对于算术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要求非常严格,差一点都可能跟不上课堂进度,所以教师应该针对此现象,将教学方式改革,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与能力进行合理教学,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分层,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依照不同学生的情况分配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增加自身的自信心。教师实行差异教育,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差异教育的实施
(一)课前实施差异教育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制定好教学的目标,也就是预期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的结果。在实际课堂上,所有的教学内容与过程都围绕教师预期的目标进行展开。教学的目标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能力、学习状态、知识基础等差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
例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学校发配的统一数学练习册中的习题,有些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就要将练习册中的习题按照难度分类,分为基础题与附加题,再根据同学们课堂上的表现来进行总结,将一些难度较高的题分配给学习状态较好、知识吸收能力较强的学生,将基础题分配给基础比较薄弱,对于新知识的接纳比较被动的学生。数学教学想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都充分了解,这样在教学的备课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才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进步,并且,教师实行差异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奥妙,让学生能产生满足、自豪的感觉,从而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教师对于课堂也能更好地把控。
(二)课中实施差异教育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述“图形”这一课程时,如果只靠教师的描述可能无法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仪等科技手段,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都通过投影,给学生们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对于图形有一个大致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同一小组的学生共同学习,并且,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对于一些无法独立完成的题目,同学之间可以先自己探讨,尽情发挥思维,如果解决不了再找老师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数学思维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做到了在教师建立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思考,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促进了学生的头脑与交流能力的进步。
(三)课后实施差异教育
在课后,教师也要进行差异教育的实施。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给所有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样的,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这样布置作业的方法就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逐渐丧失信心,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层次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布置作业的方法也有助于减少抄袭作弊的现象,真正地将课后作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且,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作业中存在错题,那么教师也不能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要耐心教导,并让他把题目学会。这样一来,班级中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与提高,也不会因为存在差距就产生自卑的心理,学生可以正视自身的情况,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更加积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教育,要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中心,看作课堂的主体,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学生,减少同学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标,将不同的个体,融合为一个整体,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金柱,张宇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效果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76-77.
[2]管彦民,张世相.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02):54-56.
[3]郑喜玫.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