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手风琴教学中探究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7期   作者:傅鈜
[导读] 手风琴教学活动作为组成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经研究调查发现一些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传统,即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由此很难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傅鈜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要:手风琴教学活动作为组成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经研究调查发现一些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传统,即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由此很难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为此,在手风琴教学活动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就需要积极的设计探究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校手风琴教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在手风琴教学中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往往在于教师,因此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探究性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现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我国各类学科的教学当中,尤其是艺术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视,可以充分调动起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学习效果[1]。
1高效手风琴教学现状
        当前,许多高校所采用的手风琴教学方式相对比较传统、落后,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中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1片面的教学目的
        当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学校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需求,存在侧重于掌握相关理论与技巧的问题,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与艺术气质,整体覆盖面不大,学生只能掌握相关演奏技能与理论,不能涉及教学全面性,从而很难提高学生本身的艺术能力。
        1.2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才是课堂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即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服务教师的安排,对于各种理论性的知识往往都是死记硬背,技巧练习极具机械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失去展现个性的机会,缺少主动性。长此以往,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带领,由此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3过于重视技术教学
        由于认知教学目的存在一定片面性,在手风琴教学中对于技术性教学和生动性的演奏技能往往比较重视,而不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艺术领域能力的培养[2]。
2探究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2.1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需要积极的转变自身角色,将引导者、协助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讲授相关知识、演奏技巧时,为学生练习留有充足的时间。同时,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对各种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则极易影响到学生的深入探究,从而不利于加快整体学习进度。


        2.2手风琴练习形式
        高校手风琴学习者往往比较专业,艺术功底深厚、乐器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钢琴基础。手风琴与钢琴的左手键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通性,一些曲目从车尼尔练习曲中过渡而来,因此设计左手训练形式的教学对象多是那些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双手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方便双手相互配合。值得一提的是,在灵活运用手指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应用风箱,由于该部位是乐器的重要部位,即为发声器官,因此在双手训练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应用风箱。
        2.3设计教学曲目
        在高校手风琴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多元化,曲目设计也是一样,不能只重视报验和专业曲目的单一化。在设计相关曲目时尽量偏中国风,而高等院校一般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 ,会对学生就业与今后的发展方向造成严重影响。而学生所接触的音乐知识与自身审美、喜好密切相关[3]。
        2.4着重凸显伴奏与实用
        高校手风琴教学中伴奏能力缺一不可,为此需要想方设法的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第一,左手训练形式对于学生伴奏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学生在这类教学中可以使用手指灵活的掌握一定演奏技巧,还能够科学的识别伴奏音型特征,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歌曲,创造更良好的条件来方便学生演奏。同时,在乐曲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一些典型曲目和分析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举一反三,对部分曲目进行精炼并掌握一定伴奏规律。另外,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优势,方便师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在此期间可进行简单的合奏或重走训练,方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明确与成员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在学习中学会倾听、合作、训练,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2.5重视分析与总结教学活动
        待结束一节手风琴教学滞后,教师需要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与总结工作,为此教师需充分发挥带头引导作用,认真归纳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分析学生需要改进的问题 ,并经过深入的分析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最后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对现有的学习过程进行不断完善,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并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知识。
        2.6重视评价与激励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认真做好评价、激励工作。待学生结束学习以后,需及时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学习效果,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同时,委婉的提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4]。
        除此之外,还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极具开放性。在高校手风琴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可着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
参考文献:
[1]于云静.高校手风琴教学中探究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10):234.
[2]杨明辉.高校手风琴伴奏技巧的教学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9,(21):88.
[3]夏珏.高校音乐教学中手风琴课程资源探究[J].牡丹,2018,(3):114-115.
[4]王汇涓.高校手风琴教学中探究教学法的实施[J].戏剧之家,2014,(2):139-139,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