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江涛
[导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江涛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东关小学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能保证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有效的“小组合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与活动经验。
        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灵活组建小组成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体现“人人参与”“个性发展”,因此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要因材因人,灵活变通。
         首先是小组人数不纠结,不固定。通常情况下,学习小组人数以4人居多,但我觉得在分组开展活动时要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及班级学生特点灵活组建。如在一二年级教材中的“我说你做”拨数、摆小棒这类活动中,同桌两人“一对一”合作,更有利于彼此的约束与交流协作;遇到一些计算方法、解题思路的合作交流,则4-6人小组较为合适,毕竟不同的思考角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数学好玩”这类实践性的小组组合,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由组合,满足学生心仪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让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感受“好玩”的魅力.
         二是小组成员要有层次、有互补。我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把握“通观全局”的意识,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指导,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小组成员角色轮流转换,助力成长。在合作学习小组里,我一般都会设置“小组长、记录员、管理员、汇报员”,明确各自职责,采取“分工协作”“轮流上岗”的形式,进行动态岗位体验。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不同职责的作用,让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二、责任与任务相结合,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落实。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热闹的假象”,为了使小组内的合作“活而有序”,我一般都会在活动前做好小组成员分工与学习任务的安排,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性,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首先是小组成员分工,责任落实到位。活动前,我将“小组长、记录员、管理员、汇报员”各自的职责公示在教室(或屏幕上),各个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后,各司其职,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其次是合理设置、发放学习任务,确保合作学习层层推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知晓合作学习的步骤与任务。我一般采取“发放学习任务卡”“屏幕出示学习任务”等方式展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呈现的内容要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如在五年级“探索梯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1.猜测讨论: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为什么?
        2.动手试一试:梯形能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3.观察寻找: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4.思考推理:梯形的面积应该怎么计算?把你们的结论写下来。
        5.回顾归纳:你采取了哪些方法进行推导?哪种计算最为合理?和大家交流理由。
有了任务的引领,小组合作就“有事可做”,而这种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合作探究任务设置,实质也是逐步加大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而“小组合作”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能更好地为每个人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发展他们的个性。
三、关注良好合作习惯培养,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发展。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把握“独立与合作”的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使一些思维相对较慢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尽管检查时你发现他们能应答自如,但是仅限于模仿和机械地重复,并没有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必然扼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结果导致班级学习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我一般会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若是小组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也要求“人人有想法,人人有发言”。在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甚至整组总动员,帮助一些学困生,达到整组共同进步。
(二)教给学生学会倾听,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人的一生中,其实听得多说得少,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学会先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体现然后再思考:他说得对吗?跟我所想的一样吗?然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有效地合作。
(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的习惯。
        往往小组合作中的活跃分子多数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那么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安排与指导。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敢于说、勇于说的前提;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我还会通过小组成员记录个人发言次数,作为个人评价的依据,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四、多元化的学习评价,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持续。
        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个人认为,小组合作评价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以组为单位的评价。全班范围内,根据每个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获得的成果等,进行“优秀小组”“最佳小组”评比,以增强各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是针对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表现的评价。根据学习过程中组长的协作能力,组员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倾听交流等情况,进行“优秀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合作者”等评比。
         评价以表扬为主,通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具体的肯定,给其他同学以正向暗示,从而给其他组提供好的方法,起到榜样促进作用,形成整体向上合作氛围,你追我赶的组间的良性竞争。
         基于以上所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进度,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