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园林专业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园林植物》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褚锦
[导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
        褚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311201
        摘  要: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教育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学习软件为载体,将抽象概念和学习任务向具体的实体转化,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向专业技能的习得转变,寻找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并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专业技能。
关键词:中职    园林专业    信息化教学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就目前中职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并非所有课程及其教学项目都可以应用信息化教学。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高一年级开设《园林植物》课,该课程为会考科目,同时又是高科科目,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并能掌握植物的应用。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该课程的学习也出现了一些新观念和新方法,但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问题思考
        《园林植物》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园林专业高一年级的学生,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分析思考:首先,目前我们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一课时,由于受植物分布与季节性所限,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的识别都只能是有什么植物认什么植物,并且带学生去室外认植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过学习学生虽然能识别较多的植物,但每次课所学的植物知识没有系统性,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建构知识体系。其次,本课程传统教学方法重在课堂识记,课后作业通常以抄写识别特征为主,容易导致学生抄作业的现象,使得学生课后巩固、提高的效果不明显,时间一久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缺失。
《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对新时代和信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充分认识新技术对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促进作用,深化空间应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1]因此,基于该课程的重要性,采用dream weaver(版本(CS3))开发《园林植物学习软件》,该软件既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的小助手。本款软件的设计理念为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化抽象为直观。通过软件的运用,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学习软件取材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园林植物》一书中第三、四、五章中常见的园林植物的相关知识。是学生掌握了植物分类之后,重点来学习植物的识别特征,也为后期学习植物的应用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二、实施过程
        鉴于课程存在的特殊性,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相对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固然需要,而传统的讲授法与职业性人才的能力构建规律和认识构建规律不相符合,不受学生欢迎。所以,需要寻找一个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有利于师生完成课程目标的中间点。
(一)教学内容信息化
        为了改变学生低效的的学习状况,笔者通过对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来开发一款适合中职学生学习植物的学习软件,帮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植物的特征和应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得植物的学习不受季节、地区和材料的限制,既帮助教师“教”得更好,又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本款学习软件共分为七个模块,以木犀科植物为例,分别介绍了木犀科植物的简介、检索表、常见植物介绍、应用、学生作业练习、优秀作品展示及讨论区,学生通过点击不同的板块就能得到相应的知识。若学生想要查找某种植物也可直接将植物名称输入左上角的搜索栏中,相关的知识就能立即呈现在眼前,十分方便快捷,极大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图一)。

                  
        (二)教学资源智能化
        传统教学资源的管理模式往往从资源系统性和结构性出发,通常以一成不变的书上知识为主,难以适应信息更新快、传播迅速的信息时代的要求,难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园林植物学习软件》采用“智能化知识管理”方式,使知识的获得、储存和传播更优化和合理,充分利用各种智能技术,使师生借助知识管理平台共享和利用知识,激发师生创造知识,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
        例如软件主键面右侧为互动服务平台,可让学生提交相关的照片、文献和网络资源,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并能时刻更新信息 。此外,学习软件的第七板块为讨论区,以论坛的形式呈现,师生注册后可以登录发帖共享网络资源,也可以展开讨论,让学习成为互动,这也是我们该软件设计的另一个亮点(如图二)。
        (三)教学评价多样化
        学习软件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学校、班级、家庭成员的均可进行实时评价交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软件设置了作业与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便能立即得到分数,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弥补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实现因材施教。此外,软件中的佳作展区,学生能随时提交作品,分享学习成果,师生也能随时进行查看、评价,实现开放式的评价,并使得学生愿意和乐意去学习。这也是我们该软件设计的另一个亮点。网络化的植物学习能延伸到课外,家长们能在网上查看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完成情况,感受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引发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影响力,实现亲子学习,促进亲子关系。
        如园林2班的张同学,在未使用学习软件学习园林植物时,他始终是被我忽视的同学之一。该同学对园林植物的学习毫无兴趣,在室外的植物识别中他也永远是离教师最远的。中职的男生绝大多数都很喜欢玩电脑,所以在采用学习软件之后,他不仅会自己主动去点击学习每个模块,还会自觉地完成习题,我们还能经常在论坛中发现他活跃的身影。教师还及时联系了其家长,嘱咐他的家人能在网上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鼓励孩子。一个学期下来该同学《园林植物》的学习成绩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
        同时,在每单元学习的总结环节中,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填写自评表进行自评。学生通过观看同学间上传的作业及作品进行互评。老师除了在课堂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外还将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及在论坛中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时刻关注自己的成绩,及时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反思
        在这种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处于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中,在学习中能够自觉主动地接触新事物和新信息,善于用信息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性倾向,增强了学生对周围信息敏锐的觉察能力,确立起明确的信息意识,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在《园林植物》的期末考试中,两个班成绩的差距也很大,其中19园林1班的平均分是60.5分,合格率是57.5%,优秀率为15%,而19园林2班的平均分为85.5分,合格率是100%,优秀率为62.5%。
        当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除教学内容的改变外,要注意教学程序、教学形式的变化,注意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同样程序、形式的过程,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所以学习者和教师面对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资源,要能准确、有效、迅速地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把教学与生产、培训与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2]可以通过增加实训和参与社会培训的多种方式去改变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采用“智能化知识管理”方式,使知识的获得、储存和传播更优化和合理。充分利用各种智能技术,使师生借助知识管理平台共享和利用知识,激发师生创造知识,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始终保持新鲜感和较高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教技〔2018〕16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发〔2002〕.16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