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玉 袁川川
漯河市外埠入漯畜产品查验中心 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农村的畜牧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管是传统的散养模式还是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其产生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地区的严峻问题,必然会限制农村地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当前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不良问题,以便能够实现农村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畜牧业;环境污染;应对措施
引言
环境保护问题是近年来的焦点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导致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传统的养殖模式还是现代化的规模化养殖,禽畜成长过程的排泄物等,都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而如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头戏。因此,治理农村畜牧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应当成为发展农村畜牧业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农村畜牧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现状,探索相应的治理对策。
1农村畜牧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1.1排泄物污染
禽畜的排泄物,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气味难闻绝大部分是禽畜的排泄物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随意堆积导致。同时,在禽畜外出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缺乏清理禽畜排泄物的意识,导致禽畜随意排泄,且养殖过程中,牛、羊、鸡等动物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难闻的气味,最终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
1.2农田环境的污染
不少养殖户还会将畜禽产出的粪便当作有机肥料进行农业生产,粪便中含有的磷、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就会在土壤环境中累积,从而对农作物的生产起到毒害作用,造成农业减产。
1.3水污染
水污染问题是农村畜牧业污染中又一个十分突显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农村畜牧业受经济条件的约,往往没有完善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致使许多养殖场将畜禽排泄物及冲洗废水直接排放到周边江河湖库中,这种处理方法直接造成了地表水系出现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1.4大气的污染
畜禽的粪便、尿水中含有大量降解的或未降解的有机物,其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被排出体外后就会迅速的腐烂并发出恶臭,腐烂后产生的甲烷、臭粪素、硫化氢、氨等气体会在空气中刺激畜禽以及人们的呼吸道、眼黏膜;其中的一些微生物还会通过空气气流弥散,与水、尘埃相结合悬浮在空气中,形成微生物气溶胶,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推动农村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合理处理动物产生的粪便
合理处理动物产生的粪便是畜牧业对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养殖动物的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减少粪便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必须从动物粪便的源头上进行防治,通过合理贮存粪便,充分利用动物粪便,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1)合理贮存粪便。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动物存储的条件,如干湿分离的方法,使粪便保持干燥状态,便于存储和运输,尽量选择远离居民生活和用水的地方。(2)充分利用动物粪便。对动物产生粪便的利用主要是用来发酵制肥,动物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不失为制作有机肥的好原料,采取将动物粪便发酵的形式制作有机肥料,可谓是一举两得,既解决了粪便污染的问题,也解决了农作物生长肥料不足的问题。另外,为减少动物粪便对大气的污染,对养殖场的饲养密度也应进行优化。
2.2合理规划畜牧用地
为推动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便是做到畜牧养殖场选址的科学规划与选择。一方面,畜牧场选址要遵循环境保护原则,要远离村镇饮用水源地,同时处于村镇下风口区域,由此降低畜牧业对村镇居民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畜牧养殖场选址还要与耕地、林地、果园等种植业相连,这样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能够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减少不必要的污染扩散。相信通过养殖场选址的科学合理规划,必将有效降低农村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3强化宣传,提高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前的农村整体环境保护意识缺失,不仅是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问题,同时也与宣传工作的不到位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根治农村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污染问题,首先需要的是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控制污染源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政府部门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宣传,让相关的政策、条款等深入人心,促使农村禽畜饲养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得到规范化处理。这种强化宣传,提高意识和觉悟的方式,是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有效手段。
2.4加强对畜牧养殖场的法律监督力度
我国针对农村地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应的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等多项规定,并以此指导养殖户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进行养殖,但是不少地区的养殖者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还是会存在疏漏,尤其是一些个体散养户的生产作业更是完全不符合标准。
2.5提高环保资金投入
伴随农村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环保工作落实不到位,换言之便是不能对废水、粪污进行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因此,加大环保资金投入是提高养殖场环保能力的基础保障。鉴于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场经济能力问题,要想加快落实环保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政府部门要对此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例如政府部门对加大环保工作的农村养殖场提供无息贷款或减免赋税的政策支持,以此激发更多养殖场的环保投入,由此推动我国农村养殖场的绿色发展。
2.6建立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
建立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是畜牧业对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举措。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污水,污水处置不当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较大,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可以适当减少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减少畜牧养殖场产生的废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动物排出的尿液和养殖场内日常生产中排出的废水进行专业的处理,其水质才能达到排放标准,才可以进行排放,这样才能确保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水质的安全环保,促进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技术原理是:生物吸附、层滤净化、增氧发酵、高效扩散。添加专用菌剂,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在具体做法上,主要包括预处理技术,包括沉砂池、固液分离系统、沉淀池等,对于无法实现农业利用的沼液,或采用粪便堆肥技术而排放的污水,应利用“厌氧+好氧”的方式进行处理。污水依次经过初次沉淀池、厌氧反应器、好氧反应器、二沉池等处理设施,出水排放或回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畜牧业发展不仅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危害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推动我国农村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降低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危害,以此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乔书玲.畜牧业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10):73.
[2]牛军安.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9,30(10):59.
[3]裴放.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9,27(05):51-52.
[4]李双全.畜牧生产中环境污染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1):39-40.
[5]孙显锋.畜牧生产中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