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江
身份证号码:44180219860410****
摘 要: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弊端。网络空间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拟性,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交易和沟通,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性,这就需要充分结合区块链技术。鉴于此,文章具体分析了区块链的相关特征,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力求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块链;网络空间安全;安全技术;互联网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网络空间中出现了很多危险的因素,这些危险的因素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环境。因此,想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就需要充分结合相应的现实条件,科学、合理地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长足发展。
一、区块链的特征
(一)匿名性
在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易过程中,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需要公开其自身的身份信息,也就是说可以保持其自身的神秘性和匿名性,因为这种交易不需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1]。
(二)开放性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双方在进行信息交易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其个人信息进行额外加密,这也就体现出了其开放性。与此同时,借助其开放性,相关用户可以随时查看相应的数据信息。
(三)信息不可篡改性
经过验证以后的数字信息,需要将其加入到区块链中,然后其相关信息就可以一直被储存起来,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如果想要篡改相关信息,也不是不可能,此时需要利用节点,想办法将节点控制在一半以上,这样就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修改。
二、区块链在网络空间安全中的优势
首先,在应用区块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模式需要以自治为核心。同时,节点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帮助区块链实现安全管理和控制作用,并且以自治为核心的节点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即使意外出现了恶意的攻击行为,也同样可以进行自我保护。其次,它所使用的安全机制是共识机制,这种机制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同时结合多种多样的网络资源,这样就可以充分抵挡住外来的恶意入侵行为,促进其安全管理能力的增强。
三、区块链在网络空间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场景
(一)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公钥基础设施
公钥基础设施是一种用来认证个人身份信息的体系,它所使用的技术是公开密钥技术,同时还需要运用数字证书,将二者充分结合在一起以后去验证其真正持有者的身份信息是否正确[2]。
与此同时,数字证书需要进行认证,之后再进行签发,这些环节和步骤需要特定的数字证书颁发机构去完成。在进行了正确认证和签发以后,就是绑定环节,此时需要将该数字证书的真正持有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并且相关的公开密钥也同样进行绑定。除此之外,认证身份信息的同时需要在通信中进行,此时就需要充分地运用数字证书的独有特点,并且加强相应的数字服务,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根本目的,即实现通信中的各种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严密保护真实的数据,防止相关数据信息的泄露。
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保证网络空间的安全,经常以集中式公钥基础设施为主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在这种安全管理模式中,需要密切关注其数字证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是能否实现安全管理的决定性因素。运用这种管理模式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第一,如果证书颁发机构中提供的信息不可信,不具备相应的真实性,那么它所绑定的一些身份信息便也是不可信的,这也就意味着集中式的公钥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程度的漏洞。第二,一些用户比较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遭到恶意攻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操作,使得相关用户证书的信息变成了虚假信息。第三,相关用户在进行验证和签发数字证书的时候,由于没有相应的数字服务,最终使得证书颁发机构存在验证问题。第四,证书颁发机构的管理架构变成了以中心式为主,此时如果证书颁发机构的验证和签发过程发生问题,这将会延误相关数字证书的签发和后续使用[3]。
经过之前的分析和研究,区块链的安全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和改善,此时,需要将集中式的公钥基础设施转变成为分布式,同时在相关数字证书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因此得以完好的保存。利用分布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在相关信息的交易过程中,高效完成数字证书的相关操作步骤,即注册数字证书、更新数字证书中的信息、撤销数字证书等一系列的步骤。
(二)基于区块链的域名系统
除了公钥基础设施以外,还有一种基础设施,是域名系统。这个基础设施在互联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供相应的域名,并且也能够提供一些数字服务,如转换IP地址等。这个基础设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助网络类型的应用进行相关操作。这种数据库有其独特的数据结构,即倒树形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又属于中心化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能问题,只有彻底革新了这种结构,才能有效提高其性能[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就需要结合区块链的基本特征,如匿名性、开放性以及稳定性等。与此同时,区块链的安全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和改善,并可以将集中式的公钥基础设施转变成为分布式,同时在相关数字证书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因此得以完好的保存。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网信工作的重要讲话集萃[J].中国信息安全,2020(01):26-29.
[2]胡震,刘博雅.区块链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4):175-176.
[3]李凤祥,陈秀真,马进.车联网中基于区块链的信用体系研究[J].通信技术,2019,52(12):3058-3063.
[4]崔传桢,曾昭平.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新战略[J].信息安全研究,2019,5(11):95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