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王静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王静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理念在各学科和各学段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同时数学学科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其学习能力,做人做事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也成为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分析

王静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林樊小学  山东  滨州  25170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理念在各学科和各学段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同时数学学科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其学习能力,做人做事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也成为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45-01

        引言:小学作为学生基础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启蒙阶段,不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各学科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并加以利用,同时教师更应该强调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针对学生个人成长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素质进行指导和调教,让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高品德,高情商的现代化人才是教师和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使命。而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任务的融合,更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的关键要素。
        一、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有基础知识,掌握各种计算能力,能够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更是需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同时在具备相应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和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够促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应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家长了解立德树人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既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又要让学生感受德育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当中,让道德品质和学科知识并行,以此来发挥德育教育和科学教育共同性。
        二、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情景化教学
        首先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推动和发展,需要数学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将学科知识通过情境化教学进行重新塑造并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德育观念。
        举例说明,年、月、日这一课时的知识点是为了方便学生去了解相应的时间概念,并且能够和之前学习的时、分、秒等知识点进行有机关联。让学生在认知自身实际生活所处维度的时间观念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普及珍惜时间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能够感受时间的流逝,并建立正向的学习目标,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利用时间。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类日常问题的数值转化和基础算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深入理解和珍惜时间的正确理念。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珍惜时间的话题讨论,并为学生讲述各类有关于珍惜时间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深思。
        (二)优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其次,除了要帮助小学生掌握相应基础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通过数学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还没有退去自己身为一个孩子的稚嫩。还习惯着由家人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理念,对于教师和家长的依赖程度很高。这种缺乏独立性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为此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立性,鼓励学生发挥自身创新思维。
        举例说明:在认知图形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建立学习小组,让每一组的学生进行各类图形的教学道具准备工作。用纸壳泡沫日常材料进行裁剪和整理圆形、椭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不同图形的教学道具,并在课上利用各类图形的拼接来创造出不同形象。比如使用长方形和圆形拼接出汽车的形状,利用不同大小的圆形三角形和提醒来拼接出小动物的头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通过沟通、交流、合作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另外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只限于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也需要针对立德树人的教学背景,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教研智慧,通过集体探讨分别立项的模式有针对性的加深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通过对学生个性和特点的分析,让小学生在优化个人,道德素质提升集体智慧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清晰的目标感和方向性。
        举例说明: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的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召开班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代表和班干部的带领下构建清晰完善合理的复习计划。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设置互帮互助活动小组,同时将各类知识难点考点以及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一一解读。让各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问题,让其他同学进行参考和反思,同时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目标,为接下来要迎接的考试加油打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准备考试调整状态,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更加合理的做事习惯,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养成良好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责任。为此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通过教学活动给予指正,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并能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解决,善于总结,成为具有较高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喜花.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9):47-49.
[2]刘芳.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