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3期   作者:李晓军
[导读] 在展开小学品德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习的背景,引领学生的内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出有机的结合,同时还要借助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完成对自我的提升,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更新。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出学生对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品德所具有的魅力。

李晓军    烟台市蓬莱区新港街道学区中心学校
【摘要】在展开小学品德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习的背景,引领学生的内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出有机的结合,同时还要借助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完成对自我的提升,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更新。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出学生对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品德所具有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230-01

        一、俯下身子,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以学生的视角来对其所具有的学习态度做出仔细的观察,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在性格上的特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来为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从而就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下对学习充满信心。此外,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展开良好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状态做出充分的掌握,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探讨一些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或者游戏,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出更好地了解,减少代沟。因此,教师只有在生活中真正地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出了解,才可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品德学习之中。另外,教师在展开实际的教学时,可以借助情景教学,将课堂延伸到操场当中。譬如:在学习《我的课余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做一些熟悉的游戏,让学生来制定游戏的规则、做裁判。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参与性得到有效地增强,使其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品德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与积极。
        二、立足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生活化的学习时,需要借助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营造出一个高效、活跃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不断地转变,要杜绝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品德学习当中。譬如:在学习《不和烟酒交朋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动画片来让学生认识到酗酒带来的危害,在引人注目的动画片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有效地增加,同时使其意识到酗酒所具有的危害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认识到酗酒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素质获得不断地提升。
        三、贴近生活,构建丰富教学情境
        在进行品德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这样就能够把比较抽象的品德思想,以图片以及视频等更为直观的方式给呈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去了解以及认知,这不仅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有效地丰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教学素材做出灵活的运用,将其更好地引入到多媒体教学之中,进而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品德展开更好地学习,并且也会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教师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展开培养时,可以借助播放《天路》这首歌曲,以优美的音律来调动起学生在学习上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来感受青藏高原发生的变化,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建设者产生钦佩之情,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内心深处生成民族自豪感。
        四、对教学目标展开合理的制定
        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对教学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制定,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还可以在品德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去关心国家大事,使得整体思想素质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借助对每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并对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运用,科学地融入参考资料,将教材与实际生活做出有机的结合,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重点与难点做出更好地掌握。比如:在学习禁毒教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不做重点地引导,只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带来的危害以及国家禁令,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当中意识到毒品对人类产生的危害,从而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如果教师对这方面内容做出过度地渲染以及讲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以及恐惧感,无法实现更好地教学目的,从而就会使学生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上。
        五、回归生活,运用多元教学模式
        教师在展开实际的教学时,通过对网络或者是书籍,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对品德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从而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品德教育所具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有效地引导,譬如:校园的花草树木或者是家乡的风土人情,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重要的教学资源。另外,当学生在学习中遇见比较抽象的品德知识时,教师应该要借助生活化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带领学生去敬老院或者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德育教学基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宽,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认知,从而就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品德。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课堂教学,由于授课时间有限,依然停留在知识的灌输阶段,没有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也激发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热情,从而就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成长。在小学这一阶段的品德教育当中是对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展开培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使其能够形成正确行为道德准则的重要学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吾力江•马力克.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郭军帮.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3):219+221.
[3]张丽娜.小学品德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9):98.
[4]王泽会.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9(0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